張學舟沒擔保也沒直接應下事,但他給出了一個承諾。
朝廷之事不是腦袋一熱血就能推動進行,而是需要結合天時地利人和,才能讓一道政令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每個年代的情況不一樣,所動用的策略就會有不同。
‘學宮’很好,可以產生大量人才,但這隻有在一定經濟的情況下才能正常推動。
張學舟並非愣頭小年輕,他經曆的諸多事情極為複雜,遠遠超出了他正常年齡應該承受的內容,張學舟也清楚該如何做事。
“陛下那邊較為缺年輕的人才”張學舟提醒道“文郡守有機會可以向長安城送幾批人過去,若有部分人可以揭榜進入朝廷,這也能讓朝廷看到蜀郡的人傑地靈!”
“送幾批人……這送到長安城的花銷不少啊!”
張學舟的答複讓文翁郡守滿意,他也很清楚張學舟隻能做到這種程度。
而等到張學舟提出一個建議,這讓文翁郡守來回思索。
蜀郡是大漢王朝的蜀郡,蜀郡的人才前往長安城是一件好事,他並不會敝帚自珍,也不會因此產生愛惜羽毛不舍人才之舉,但長安城的消費讓文翁郡守都沒念頭。
一兩個蜀郡人前去長安城沒效果,十個八個也不夠大氣,沒數十上百人的規模壓根引發不了重視。
但數十上百人奔赴長安城的路費不少,這些人在長安城每日消耗的錢財極高,文翁郡守隻是稍作計算,隻覺腦殼都疼了起來。
“我得想想辦法!”
張學舟無法擔保什麼時候舉薦,也沒法擔保事情是否能成,這顯然需要助力。
而張學舟這個建議就是助力。
隻有彼此配合才能水到渠成,而不是一方發力推動,另一方在原地等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文翁郡守為官多年,他哪能不清楚這種道理,而且他也很清楚張學舟給出了一個最有效的建議,至於能不能推動則反過來要看文翁郡守自身的執行力。
他來來回回走動,隻覺蜀郡的示範必須先行,才能不至於空口說白話,也不至於事情漫漫而無期限推動。
董仲舒當年前來蜀郡城調查便花了三個月,而回歸長安城則近乎半年。
當然,董仲舒此前來蜀郡也沒乾成什麼事。
事情在時間來來回回的磨蹭中過掉,也就再也沒了下文。
若張學舟在朝廷舉薦,朝廷又派人前來調查,再到文翁郡守證明,又到核查的官員再度回朝廷敘說,而後等待朝廷政策出爐,這其中來來回回的時間會非常漫長。
哪怕一切的事情順利,事情拖拖拉拉至少也是數年後,若這中間產生某些阻攔的因素,那又不知需要等到何年何月。
相較於原地等待,主動出擊確實是一個好主意。
當然,這需要解決錢財方麵的消耗問題,而且這會是一筆較大的開資。
張學舟給文翁郡守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消息,那便是新帝那邊缺乏人才,而且新帝會較為喜歡有能力的年輕人。
這個消息非常重要,文翁郡守向朝廷舉薦時不會再舉薦老年人,而是會偏向於中青代。
但這個消息也帶來了十足的緊迫感,一朝君王不可能一直缺乏人才,他隻有迅速推動才有可能讓蜀郡的年輕人們趕上這波快車。
喜歡第五形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第五形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