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績認為目前關中兵力空虛,應當不計一切代價儘早結束東征,班師回朝,無論接下來穩固關中防禦亦或是馳援西域,都可從容布置,麵麵俱到。
而李二陛下則認為西域荒涼,除去一條絲路之外皆無價值,即便被大食人燒殺搶掠一番亦無大礙,隻要安西軍能夠穩守玉門關即可,其餘地方隨著大食人折騰便是。
若能使得那些個西域胡族被大食人剿滅一空,甚至可說是意外之喜……
而東征毋須急切,眼下橫渡鴨綠水勢在必得,無可阻攔,東征之勢大局已定,繼而長驅直入抵達平穰城下完成包圍,縱然冬季來臨也無需擔憂,自有水師運輸糧秣輜重。
此等情形之下,東征之戰自當穩紮穩打,避免無謂之消耗。
等到高句麗滅亡,再班師回朝,即便明年春日再出兵西域也完全來得及,且能夠給於大軍休整的時間,到時候鏖戰西域,自然事半功倍。
君臣之間對於西域之戰的認知出現了偏差……
李績不是魏徵,雖然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且予以勸諫,卻絕對不會如魏徵那般破釜沉舟、直言犯諫,指著李二陛下的鼻子吼著什麼“汝既是明君自當納諫,否則定昏聵無道遺禍天下”之類大不敬的話語……
略作沉吟,李績妥協道:“如此,渡河之後當兵分三路,一路沿著海岸,一路沿著丘陵,一路則向東順著浿水上遊而下。抵達平穰城之後,三路合圍,輔以水師艦船逆流而上炮擊平穰城瓦解守軍之意誌。”
這又與先前計劃有所不同。
原本的作戰計劃,是大軍強渡鴨綠水之後狂飆突進之地平穰城?而後並不開戰?而是將平穰城團團圍困,使得城內守軍插翅難飛?屆時再視戰況而定是攻是圍。
不過李二陛下也不是一味的固執已見?欣然道:“就依從懋功之言!稍後,還請懋功詳細製定作戰計劃?分發各部。”
大軍作戰,從來都是預作戰略?沒有打到哪算哪兒的道理。縱然戰場之上局勢瞬息萬變?卻也隻能臨機略作調整。
既然作戰計劃更改,自然需要重新擬定,否則各部之間茫然無措、進退失據,必會壞了大事。
見到李績頷首應允?李二陛下又提醒道:“長孫衝潛伏於平穰城內?以為內應,隨時可傳遞出平穰城防務之消息,懋功當予以接納。而且其地位不低,又可影響淵蓋蘇文之長子,關鍵事後可以率眾起事?打開七星門,懋功可就此製定戰略?必定事半功倍。”
李績想了想,沉吟道:“陛下明鑒?長孫衝身在平穰城,其身份底細?淵蓋蘇文儘皆知曉?豈能令其掌握到最機密的防務便是前番送回來的那份布防圖?微臣都不敢儘信。若是得不到消息也就罷了,可若是被淵蓋蘇文故意以虛假情報誘導,那可就後果嚴重了。”
“反間計”從來都是不是高深的策略,古往今來卻屢試不爽。
一旦淵蓋蘇文設下圈套,故意以假消息誘導長孫衝,屆時唐軍傻乎乎的直入彀中,必然損失慘重。
甚至直接影響到東征之成敗。
李二陛下蹙眉,也有些猶豫了。
不過他捋著胡子想起了房俊,便覺得江山代有人才出,現在的年輕一輩已經嶄露頭角,不比他這一輩當年差上許多,自然有能力將不可能化為可能。
便道:“長孫衝之能力,朕深知之,絕不在房俊之下,甚至猶有過之。以他之能力自然能夠甄彆所獲消息之真偽,這一點毋須疑慮。其人固然犯下大錯,然終究是大唐子民、帝國功勳之後,對於朕之忠心毋庸置疑,當年之事更多亦是一時糊塗遭人裹挾。當然,其送出的消息還需懋功予以甄彆,隻是不應對其人品能力產生懷疑,導致錯失良機。”
李績默然。
陛下對於文德皇後之感情,足以在文德皇後故去十餘年之後依舊庇蔭於長孫家,且不說長孫無忌屢次挑戰皇權皆被陛下優容相待,便是長孫衝這等犯下謀逆大罪,亦可有機會得到特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