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楊師道正襟危坐,頷首道“如此說來,老夫倒是的的確確要領你一份情了。”
……
楊師道出身弘農楊氏、名門子弟,精擅書法、工於詩詞,入唐以後深受高祖皇帝之器重,任命為上儀同、備身左右,還將寡居的女兒桂陽公主下嫁。
而楊師道也不負高祖皇帝之重用,武德四年,時任靈州總管的楊師道擊退東突厥入侵。武德五年又與交州刺史權士通、弘州總管宇文歆在三觀山擊敗東突厥。武德七年,慶州都督楊文乾起兵反叛,楊師道與左武衛將軍錢九隴前往征討。
可謂戰功赫赫。
貞觀十年,楊師道繼任魏徵成為侍中,後更改任中書令,成為大唐帝國之宰輔。其後卻犯錯被太宗皇帝免職,改任吏部尚書,其人出身豪門,不通下情,主掌吏部後壓製權貴、親朋以避嫌疑,所任命的官員卻大多都是庸才,因而太宗皇帝對其不滿,由李孝恭接任,將其黜官致仕……
其仕途生涯可謂高開低走、晚節不保。
楊師道曾是李承乾的老師,忠誠毫無疑問,可即便忠誠於君上又能如何?待到那日入土商議諡號之時,以他一生之功過,不得一個“惡諡”就不錯了,想要得一個“美諡”幾乎不可能,即便李承乾如此提議,文官也會予以駁回。
可若是為那些亟待刷一波“悲天憫人”“施以仁政”的文官們充當一回急先鋒、打一回頭陣,以此博取文官之好感,在將來李承乾提議給他一個“美諡”的時候,或許就不會有太多人反對……
對於文人來說,蓋棺定論之時的一個“美諡”,便值得他們去做任何事了。
……
政事堂的消息是最為靈通的,翌日清早,一眾宰輔彙聚於此的時候,便竊竊私語昨日楊師道上書陛下取消“剮刑”,進而引得陛下震怒、嚴厲叱責之事。
雖然外邊天寒地凍,但內侍早早起來將地龍點燃,又往堂內各處屋子放了火盆,掐著點兒給桌上的茶杯沏了熱茶水,使得宰輔們抵達之後隻覺寒氣儘消、渾身暖融。
時辰還早,最先抵達的劉洎與劉祥道坐在一處飲著茶水,談論著楊師道上書之事。
“沒料到啊,太宗皇帝當年曾說安德郡公‘情實怯懦,未甚更事,緩急不可得力’,如今看來,卻是這些年優遊林泉、修身養性,行事風格發生了極大變化。”
劉祥道喝了口茶水,有些感慨。
楊師道早已致仕多年,且性格軟弱,無論如何“剮刑”之事都與他不沾邊,更重要是陛下此番對其表達出極致之信任,委以鎮守承天門之重任,卻仍舊能夠挺身而出,寧願駁了陛下顏麵亦要發出正直之言,這樣的操守已經勝過朝中多數大臣。
“倒也未必當真出於公心,”劉洎卻有不同看法“同壽賢弟未曾與其共事,不了解其性情,此君看似軟弱、實則縝密,不願背責任是肯定的,但卻不一定公正無私。”
一個不願背責任的人,不管不顧的犯顏直諫,肯定是有問題的。
其所為也不難猜測,自是想要在文官內部博取好感……
劉祥道不以為意“凡事論跡不論心,不管心裡怎麼想,隻要做出來了,就值得稱道。”
劉洎也表示讚同“你那邊準備得如何了?”
“所有監察禦史都已經寫好了奏疏,此刻已經遞入中書省。”
“好,稍後回去我便讓人整理,呈遞禦前。”
文官對於“剮刑”極其厭惡,隻不過明知此乃陛下立威之手段,勸諫之時有所顧忌,現在既然楊師道打頭陣衝了出去,有他在前邊遮風擋雨,其餘文官自然再無顧忌。
由禦史台先行發動,其餘三省六部緊隨其後。
劉祥道有些擔憂“不知其餘各處衙門如何想法,未必願意犯顏直諫呐。”
當所有文官聯合起來犯顏直諫,便已經不止於勸諫之範疇了。
繼軍方勢大、掣肘皇權之後,文官也聯結起來抵抗皇權……可以想見,陛下將會是何等震怒。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唐錦繡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