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千關中步兵,負責走隊列,側翼補位即可。
等農忙結束,每個縣輕易可以募集一營輔兵。
與袁譚決戰的時候,這些輔兵派不上用場,卻能將各縣精華人口抓在手裡,讓各縣失去反抗駐軍的能力。
輔兵抓在手裡,也塞到藍田大營進行集訓。
第二輪與馬騰、韓遂翻臉,這些輔兵集訓大致成型,就可以取代之前五千關中兵的生態位,成為補位的戰場拉拉隊。
所以潼關決戰時,能參戰的主力隻有中壘營、趙雲營加在一起一千;青州兵三千,甘寧三個營兩千;搖旗呐喊、補位、協助追殺的二線部隊有劉雄千人隊,關中兵五千。
合計主力六千,輔兵六千。
渭水北岸的鐘繇兵力,馬超估算的準確,應該有一萬出頭,且騎兵為主。
關中群帥不會輕易下場表態,隻要他們不介入不乾預,誰贏了都要給他們算一個牽製之功。
對他們來說,不參戰就是勝利。
至於袁譚,僅僅是弘農方麵,怎麼也能征發聚集五千郡兵;再算上河東郡兵。
光是這前驅炮灰,兵力數量就比自己高。
各郡在籍人口少,不等於豪強士人能動員的青壯少。
其中豪強士人動員仆僮、部曲時,是那種不留本錢的方式。
就跟賭徒投擲籌碼時一樣,不會在意徹底失去,在意的是能不能贏回來更多。
所以在籍三萬多戶的河東,動員三萬青壯的基礎道理就在這裡。
和關中一樣,河東人口也分為兩部分,郡縣在籍人口,和豪強隱匿人口。
在籍人口更在意郡守的合法身份;所以崔琰上任後,難以快速動員在籍人口,想要快速爆兵,隻能向豪強妥協,放任豪強蠶食在籍人看看。
可放任豪強,在籍人口更會抵觸崔琰,征兵效率進一步下降。
所以理論爆兵三萬,需要一些特殊手段;例如合理動員在籍人口,誅殺豪強宗帥,吞並所有部曲私兵。
將獲取的生產資源重新分配下去,那麼在籍人口積極支持,這三萬大軍就出來了。
崔琰哪怕想到這些辦法,也不會施行。
所以河東這次的出兵規模,應該在七千到一萬之間。
二郡郡兵合起來,就比自己多;但這二郡的郡兵質量,與自己二線六千關中兵類似。
作為主動進攻的一方,這二郡部隊有取勝後抄掠致富帶來的進攻熱情,這種熱情來的快,隻要進攻不順就會徹底消散。
己方二線部隊,有守禦鄉土的戰鬥熱情,隻要主力不潰散,這二線部隊還是能抗線的。
黑熊提筆快速書寫,各種隻有他能看懂的大於號、小於號、約等於號寫在竹紙上。
所以真正的敵人是牽招的並州兵,並州能出五萬兵,這是防守時的動員規模。
遠征的話,牽招最多帶五千人,還是騎兵為主,主要是鎮壓諸胡部族兵。
牽招也不會輕易將這五千精銳投入戰場,更多的會是一種督戰角色。
自己唯一要在意的敵人就是諸胡部曲兵。
還有袁譚,這個人也是有個人魅力的,從南皮、平原征募的精銳安置在黎陽西城,估計現在還困在那裡不能動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