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青花有一點好處,那就是明代的青花料在永樂、宣德二朝,以鄭和七下西洋帶回來來的優良的蘇麻離青為主。
蘇料呈色濃豔美麗,加上永宣瓷器雄健豪放的風格,使得永宣青花被曆代追崇,成為青花瓷的至尊。
而後的成化青花也有部分使用蘇料,但更多是因原料稀缺而采用的國產“平等青”,也稱“陂塘青”。
這種產於江西樂平的青料發色淺淡而呈灰藍,清麗淡雅,襯以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使得成化青花成為明中期青花藝術的代表,玲瓏秀奇獨步一時,為世所珍,曆朝曆代均以仿製。
得益於平等青的清談典雅,這一青花瓷器風格延續了成化、弘治和正德三朝。
到了嘉靖、隆慶至萬曆前期,青花料則開始使用一種藍中泛紫的材料,產於回疆,成為回青料。
這種青花瓷產量大但工藝較粗糙,瓷質有所降低,青花瓷也從此走向衰落。
走向衰落的意思也不是就不受重視,而是指從一枝獨秀變為諸多瓷器百家爭鳴,並駕齊驅。
因此從材料就能夠分析得出來,青花瓷器裡前朝仿品最多的,就是嘉隆萬回青青花,多出自民窯,官窯都懶得去仿。
其次就是成弘正平等青青花,此類青花官窯仿造得最多,技藝精湛,色料無差不說,就連提款都分了兩種,一種是本朝乾隆款,一種是萬惡的前朝款。
而最容易讓人打眼的,就是這部分瓷器,發生神奇故事最多的,也多是這部分瓷器。
而最尊貴典雅的永宣蘇麻離青青花反而好了,以乾隆爺的家底兒跟實力,都難以仿造這批“青花之王”,工藝水平沒有問題,重點是……萬惡的蘇麻離青……沒了。
因此仿品雖然一樣眾多,一樣有前朝款,但是那種濃豔美麗的蘇麻離青的寶石色,卻是絕響,難以重現複製,因此仿品和正品相對於平等青青花,反而更好區分。
第三類仿古重災區是鬥彩,以明代成化鬥彩為重點仿燒對象,主要在技法上予以繼承。
鬥彩發展到了乾隆朝,已經進入了隨心所欲,為所欲為的時期,這個時期的鬥彩新品種,甚至連仿古銅器、仿紅雕漆,仿動植物的象生瓷器這些喪心病狂的玩意兒都造的出來,還皆能準確地表達出所仿之物的色感和質感,堪稱巧奪天工,形成了乾隆瓷器的一大特色。
有了這樣的實力在手,以乾隆爺的性格,不對對鬥彩的祖宗成化鬥彩下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於是那批仿古瓷器中,好些就是按照乾隆皇帝的旨意燒造的。
清宮檔案裡可見到很多這位爺當年批給督陶官的批文,從批文中可以看到,他對瓷器的燒造,有著非常具體的指示。
一句話,就是將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成化鬥彩雞缸杯,到大家不太熟,但是卻是收藏界傳說中,成化兒皇帝給神奇禦姐萬貴妃定做的天字鬥彩小罐,通通給模仿了一個遍。
7017k(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