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長見識了。”周至點點頭:“是當如此。”
袁老師將那一疊萬年紅放到一邊:“這一疊就算是鑒定完了。接下來我們來看建陽扣和太史連。”
“明清時期,連城、寧化、將樂、建陽,都是閩中竹紙的主要產地,也是全國最重要的竹紙產地。”
“其中連城是閩中竹紙生產曆史上最為豐富的產紙縣,從宋代迄今,曆時千年,可謂曆史悠久。”
“到清時,連城有一千一百多個紙槽,盛極一時。所產竹紙更是豐富多彩,有生料紙、熟料紙、漂料紙、加工紙、改良紙等五大類六十二個個品種。”
“其中生料紙中的山貝,剛剛我們說萬年紅的時候已經提到過;還有一類熟料紙,老字號中包括京莊、福貢,漂料紙中包括手本、金箋、黃榜、奏本、京練、宣紙、玉版、連史、苦竹諸般。”
“前麵《閩產錄異》提到的將樂‘西山紙’,指的是西山毛邊紙,造紙原料是嫩毛竹,必須經由近三十道複雜工序,曆時一年多,才能造出優良的西山毛邊紙。西山紙紙質細膩柔韌,用於書法,吸墨性強,不褪色,還可用於修複、印刷古舊書籍等,所以自古就有‘西山紙貴’之說。”
“從宋代開始,建陽就成了當時三大刻書中心。建陽縣麻沙、崇化兩鎮,居民多以刻書為業,有‘圖書之府’之稱,刻本稱‘閩本’,‘建本’或者‘麻沙本’。”
“朱熹《嘉禾縣學藏書記》稱:‘建陽版本書籍行四方者,無遠不至’,可見建陽雕版印刷的繁盛。”
“麻沙刻本的質量雖不及餘杭和蜀都精良,但數量卻居全國第一。
“因此南宋著名的文人,嶽飛的後代嶽珂曾言:‘建陽書肆,方日輯月刊,時異而歲不同,以冀速售。’”
“那個時候所用的紙張,就是邵武、三明、延平各縣所產竹紙,也是當時全國竹紙生產中心之一。”
“雖說麻沙本比較粗糙,算不上善本,但由於竹紙便宜,書籍成本低,所以為一般貧苦讀書人所歡迎,起到了廣泛印刷書籍和文化普及的作用。”
“而更關鍵的是,這項優勢讓閩人一直延續了下來,從宋到明清時期,一直如此。”
“不過地點也在逐漸變化,從最早的建陽,逐漸轉移到了連城四堡。”
“明清時期,四堡曾與京城、漢口、滸灣齊名,並列為我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明朝四堡雕版印刷書籍有‘發行半天下’之譽。”
“而京城、漢口、滸灣三地的雕版印刷遺存,後來已蕩然無存,隻有四堡成為全國唯一保存較完整的雕版印刷遺址。”
“雕版印刷的發達也和當地盛產優良竹紙有關,除經史子集讀物外,四堡雕版還有閩西各縣方誌、名人著作,如李元仲《寒支集》、楊瀾《臨汀彙考》、郝鳳升《九龍詩刻》等。包括當時**笑笑生作品,都曾在四堡刻印,用的就是連城、寧化、上杭等地所產竹紙。”
“了解了這些,就能夠建立起一些大體的知識框架了。”
7017k(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