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老也覺得這個方向非常有價值,能夠起到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向前探索,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因此鼓勵周至在研究上的持續推進。
之前兩人討論過一種模式,就是仿效《說文解字》的體例寫一部書,不過比《說文解字》更前進一步,將字的源頭從甲骨文開始列舉,這樣可以將其流變描述得非常清楚。
這部書周至覺得可以叫做《甲骨解說》。
“這樣可不行啊。”辜老說道:“要不還是給你加加擔子,我去向係裡申請一門選修課,你來講?”
“啊?我,講課?”周至這回真傻了。
“我知道你以前晚上不是要陪婷婷去唱歌嗎?”辜老也不是完全不問世事的老學究:“現在婷婷已經這麼有名氣了,再去那些地方怕是不妥當了吧?她都不去了,你是不是也不去了?你都不去了,晚上是不是就騰出點時間來了?”
“呃……話是這樣沒錯,可是……”
“彆可是,那就這樣定了。”辜老說道:“一周一節課,你就給同學們講幾個甲骨文,就按照之前我們商量好的口徑,把字講清楚,然後將講義記錄下來,不就可以積少成多了?”
“你在上學期不是給同學們講過《關雎》?開來說你講得很好,也很受同學們歡迎嘛!”
“啊?老師兄是怎麼知道的?”
“那節課本來他要去代,結果走到教室門口聽見你已經在裡頭講上了,回來跟我說就算他來講也不會講得比你好,關鍵是你講得頗有見地不說,還生動有趣,讓同學們很喜歡。”
“對了,關於那個‘陵’的說法,我給北大那邊打了電話,他們認可了你的發現,認為你的推論很有價值,讓你寫篇論文發《文史》。”
“這事兒還值得上《文史》?”周至有些訝異,當時自己就是隨口一說而已。
甲骨文的“陵”有兩種字形,一個是一個人形,不過兩腳一長一短,其中短的那條腿,小腿上有幾道短橫線。
這是一個會意字,以為人被截肢,砍掉一隻腳,這是古代一種殘酷的刑法,叫陵刑。
根據這個意思,後來就衍生出漢語裡麵“欺上陵下”,“陵折”,“陵虐”等用法,再後來的欺淩,淩辱,淩駕,其實也是來自這個字的訛變。
然而還有一個字形,也是一個人,兩腳一長一短,不過在旁邊還多了一個代表山丘,高埗的山的側寫形狀。
這個字根其實就是“阜”,代表山崖邊的石蹬,後世還演化成了左包耳旁。
因此很多左包耳旁的字,也和它的指示有關係,比如階,陡,降等。
回到甲骨文的“陵”,這個字就好像一個人在攀登階梯,作為動詞就有升,登,超越的意思,比如陵雲,陵霄,後來演化為淩雲,淩霄,淩邁等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