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世最早的乾漆夾苧造像是隋代河北隆興寺阿彌陀佛像,藏於沃爾特斯美術館。
然而隨著清理,周至心中卻越來越驚訝。
唇形線起伏較大,上唇線的形以及下唇線形自然柔美,麵部豐腴,嘴角微翹並深陷,變成了一種若隱若現、慈悲寬慰,唯美而含蓄,溫暖而寬容的笑意。
這是最傳統的供養人題記,很多唐前金銅造像,石窟造像,都有類似的圖記。
隨著諸多的淤泥被柔軟的羊毛筆頭刷走,造像終於露出了真容。
而相較北魏造像,這尊釋迦摩尼佛像配飾略顯繁縟,胸前有了一組瓔珞式的裝飾,上身敷搭雙間式外衣,下身著裙,線條簡潔流暢,衣服為淺衣紋,褶紋多用細筆緊束,似衣披薄紗,輕盈貼肉,從側麵看腹部略向前凸起,猶如剛從水中撈出之感。
但也正因為如此,夾苧造像也特彆容易傷損,破壞起來就是一錘子的事兒,還容易被引燃。
來到一間寢室的衛生間,打開水龍頭給浴缸放滿水,周至找來一枝抓筆,拿剪刀剪去一半的筆尖,用剩下的筆頭蘸水,開始小心地洗刷起這尊造像來。
因為輕巧,隻是一個漆殼的空腔,所以夾苧造像十分方便攜帶。
這個特征就太具有辨析度了,這種佛像身上的袈裟平素貼體的樣式,就是中國佛教美術有名的“四家樣”之一的“曹家樣”——曹衣出水。
此外還有洛陽博物館收藏的元代三世佛夾苧造,曆史記錄“像皆是漆胎,妝嚴金碧,窮極精好”。
造像高度有六十厘米左右,並不算特彆大,但是衣服手足,已經可以看得出來經過精心的修造,文理特彆細膩。
從造型,手印,衣著來看,這是一尊釋迦牟尼佛造像。
然而隨著清理完畢,佛像螺發右旋,呈低平肉髻相的特征。
四家樣分彆是曹家樣,創立人北齊曹仲達;張家樣,創立人南梁張僧繇;吳家樣,創立人唐代吳道子;周家樣,創立人唐代周昉。
牌上用朱漆的魏碑書體寫著幾行字:
“天保七年七月十五日,開封王尚書令楊愔敬造佛主二菩薩三軀像,上為皇帝陛下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具聞正法。”
由於長期受到膠泥的保護,造像保藏得異常完好,整個漆麵光潔如新,在浴室的燈光下呈現出一種類似牛角的膠質感,似乎有些透明,但是認真看卻又不透。
書法字跡遒勁蒼古,頗具“碑刀”風範,精擅四表舅要是見到,隻怕會愛不釋手。
而周至心中更是巨震,差點連軟毛筆都拿不穩了。
天保是北齊高洋的年號,而楊愔,是高洋的重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