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平若有所思的皺眉,國內一直都是這麼練的。
在李秋平的認知中,籃球一場比賽時間那麼長,來回跑不知道多少米,練體能,那肯定要練跑步,練耐力,跑的更快,更能跑才行。
沒想到到了陳宇這邊,卻認為有氧運動的訓練比例要更低。
電視上,那些NA球員也很能跑啊。
壓住心頭疑問,李秋平沒急著問,繼續聽下去。
陳宇接著道:“然後就是訓練周期,在休賽期和比賽期,應該是完全不同的體能訓練計劃。比賽期,以體能轉換,保持,調整和恢複三個階段為主,而到了休賽期,則應該根據球員情況和定位,以提升身體素質為主。”
“還有,你們的訓練形式過於單一了,我剛才也說了,康複訓練要針對個人情況,訓練也是一樣。”
“根據球員的位置,開展不同的訓練,比如內線中鋒,集中在力量和爆發力的訓練。鋒線球員,他們會有很多快速急停,起動的動作,應該側重於離心,還有超等長收縮的肌肉練習,用於提升爆發力。”
“最後就是外線後衛群,他們在有爆發力需求的同時,還應該兼顧身體形態,靈活性,以及冠狀麵的訓練。也就是說,不同的場上位置,訓練的側重點是不同的。這方麵,你們做的區分還不夠。”
姚鬆平聽的不斷點頭,望向身邊一個助教,問他有沒有都拍下來。
助教拿著小型DV,用力點頭。
“老李,你覺得怎麼樣?”另一個助教低聲問李秋平。
李秋平表情嚴肅,沉聲道:“很厲害,他是真懂,而且人家在這方麵的研究,比我們透徹多了。”
國內這一塊兒,認知很簡單,訓練就是訓練唄,沒想的那麼深,也沒做過係統性的研究。
這時,陳宇又道:“然後就是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你們的訓練強度太低了。”
這話一出,李秋平臉色微變。
訓練強度低?
開玩笑呢吧,在國內這些教練,李秋平覺得自己算是訓練很嚴格的那一批人,而且很多時候,真是往死了訓練那種,練到球員叫苦不迭,經常抱怨,要死要活的。
沒想到到了陳宇麵前,卻成了訓練強度低。
“陳醫生,我覺得我們訓練強度挺大的啊,很多時候訓練結束,他們直接都爬不起來了。”李秋平試著反駁道。
陳宇搖頭:“不,還是強度低了,至於你說訓練完之後爬不起來,那更應該說是訓練方式不對,沒有把有限的體能用在正確的訓練上。在我們看來,就算要進行高強度的極限訓練,也應該是訓練完覺得很累,感覺到體能被耗儘,同時會明顯感覺到訓練效果,而絕不應該出現趴在地上起不來這種情況。”(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