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林粵生站在林記早茶的店門前,看著熙熙攘攘的街道,思緒翻湧。他注意到,街邊掛起了大紅燈籠,張貼了本地節日“龍燈節”的海報。人們談論著家族聚餐和節日美食,這讓他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本地節慶這麼熱鬨,為什麼不結合本地文化,推出一些節慶主題菜品呢?”林粵生一邊喃喃自語,一邊點開係統界麵。
係統似乎早就洞悉了他的心思:“新任務觸發:融入本地文化,推出節慶主題菜品。獎勵:嶺南經典菜譜‘糖環糯米糕’。”
“既然係統都支持,那就乾吧!”林粵生鬥誌滿滿,他決定圍繞“龍燈節”的傳統,設計幾道既有嶺南風味又飽含節日寓意的創新點心。
頭腦風暴:如何融入文化
林粵生召集了後廚團隊,開始集思廣益。
“師傅,龍燈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燈籠和龍舟,咱們能不能在點心外形上下點功夫?”助手小張提議。
“對,還有祭祀用的糖環、糯米團,這些也可以改良成點心。”另一位廚師補充道。
林粵生在筆記本上飛快地記下這些想法:“燈籠、龍舟、糖環……這些確實有意思。不過我們要讓它們不僅好看,還得好吃,帶出嶺南早茶的精髓。”
最終,團隊決定設計三款節慶主題菜品:
1龍舟糯米卷:用糯米製成龍舟形狀,內餡加入鹹蛋黃、瑤柱和臘肉,寓意節日豐收。
2彩燈蝦餃:將蝦餃改造成燈籠造型,用菠菜汁、胡蘿卜汁調色,鮮豔奪目。
3糖環流沙包:將傳統糖環的甜蜜口感融入流沙包,外觀則還原祭祀用的圓環形狀,象征團圓和吉祥。
為了配合這些菜品的推出,林粵生還特意策劃了一場小型節慶活動。他邀請了街頭的龍燈表演隊在店門口助興,同時設置了“試吃送紅包”的互動環節。
“各位鄉親,過節吃什麼?當然是來林記嘗嘗我們的節慶點心啦!”助手小張舉著大喇叭在街頭喊著,引來了不少路人的圍觀。
在活動現場,林粵生親自帶著顧客品嘗點心:“這是我們的龍舟糯米卷,糯米軟糯,臘肉和瑤柱的鹹香搭配得剛剛好,來嘗嘗看。”
顧客們品嘗後紛紛點頭:“這個糯米卷的造型真彆致,味道也好!”
“燈籠蝦餃也很特彆,口感還是那麼彈牙!”
短短幾天時間,節慶點心的名聲就傳遍了整條老街,不少家庭專程帶著孩子來林記嘗鮮,甚至還有外地遊客慕名而來。
然而,就在林記節慶菜品大獲成功之際,天香樓的老板李振東坐不住了。他察覺到林記吸引了大量顧客,而自己的店裡卻門庭冷落,心中充滿了嫉妒。
“一個賣平價早茶的小店,居然敢和我天香樓搶生意?”李振東冷笑著召集了幾名手下,布置了一項陰謀。
“你們找幾個托兒,混進林記的試吃活動,散布他們用廉價食材的謠言。再安排幾個人到網上發帖,說他們的節慶點心不衛生。”
第二天,林記的活動現場果然出現了一些“托兒”。他們試吃後故意挑刺:“這個糯米卷裡的臘肉怎麼有點腥味啊?是不是變質了?”
還有人在人群中大聲嚷嚷:“這些彩色蝦餃,用的不會是化學色素吧?吃了對身體不好!”
與此同時,網上也開始出現大量負麵帖子:“林記節慶點心華而不實,用的全是廉價材料。”
這些言論迅速引發了部分顧客的擔憂,林記的生意頓時受到了影響。
“師傅,不好了!很多顧客開始退訂節慶點心了!”小張焦急地跑進後廚報告情況。
林粵生臉色一沉:“這是有人在故意抹黑我們!不用想,一定是李振東搞的鬼。”
麵對突如其來的危機,林粵生冷靜下來。他決定從三方麵入手:
1立即回應質疑: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聲明,公開點心的製作視頻,展示食材的安全性和製作過程的透明化。
2借助係統分析:林粵生點開係統,激活“輿情管理”功能,追蹤網上謠言的來源,搜集證據。
3依靠顧客口碑:邀請幾位本地知名美食博主到店體驗,用事實說話。
“大家彆急,真金不怕火煉,我們的品質經得起檢驗。”林粵生安撫著團隊的情緒,迅速開展了反擊行動。
當天晚上,林粵生通過直播平台,向所有關注林記的顧客展示了節慶點心的製作過程。從食材挑選到點心成型,他全程詳儘講解:“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用的糯米是直接從郊區農戶采購的,臘肉和瑤柱也都是最頂級的貨源。”
直播結束後,不少老顧客留言表示支持:“我一直吃林記的點心,品質絕對沒問題!”
“那些謠言一看就是競爭對手在搞事,支持林老板!”
與此同時,係統的輿情追蹤功能也鎖定了幾個散布謠言的賬號,這些賬號的背後竟然指向了天香樓的員工。林粵生果斷將這些證據提交給市場監管部門,同時在社交平台上公開譴責這種惡意競爭行為。
很快,李振東雇托抹黑林記的事情被曝光,引發了眾多網友的憤怒。“堂堂天香樓居然乾這種事,太跌份了!”
李振東的形象一落千丈,許多原本忠實的顧客開始疏遠天香樓。
危機解除後,林粵生的節慶點心銷量反而迎來了爆發式增長。特彆是那道“糖環流沙包”,因為直播中的詳細介紹,成了顧客爭相購買的熱門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