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作為林記試點城市的首站,背負著巨大的期望。春節前,分店裝修完成,林粵生親自過問每一個細節。他的理念是,第一家分店必須是完美的樣板,讓全國消費者感受到嶺南早茶的獨特魅力。
分店開業當天,隊伍從門口排到了街對麵,周邊的街坊鄰居都在議論這家來自“鄉下地方”的茶樓是否真的能吸引城裡人。
係統也在此刻發布了新的任務:
任務:開業首月達到單日接待500桌客人的記錄。獎勵:“品牌區域推廣”技能包。
為了完成任務,林粵生帶領團隊推出了一係列吸引眼球的活動——從“嶺南文化展覽”到“傳統點心手工體驗”,每一項活動都讓消費者耳目一新。尤其是分店新推出的“嶺南百味拚盤”,囊括了最具嶺南特色的十種點心,包括蝦餃、鳳爪、瑤柱芋角等,吸引了不少食客拍照發朋友圈,成為廣州的“網紅點”。
然而,外部的競爭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天香樓不甘示弱,在同一周舉行了“嶺南茶點挑戰賽”,邀請了廣州本地多家媒體報道,暗中嘲諷林記不過是“嶺南老味的複製品”。
媒體采訪天香樓負責人時,對方笑著說道:“茶點這件事,要做得精,還得看我們天香樓。”
聽到這句話後,林粵生卻沒有回應。他把記者堵在門口的問題輕輕帶過,隻留下一句:“味道會說話。”
與此同時,上海分店的籌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與廣州的順利不同,上海的挑戰更具複雜性。
上海消費者講究“精致、高端、身份認同”,而嶺南早茶對他們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為了拉近與當地市場的距離,林粵生讓團隊深入研究上海人的飲食習慣,並根據係統提供的“市場分析”功能,找到一條突破口——打造“精致嶺南風”。
團隊在係統的輔助下,對原有的菜品進行了升級,比如在蝦餃中加入黑鬆露醬,將鹹蛋黃酥製成上海小籠包的外形,既保持嶺南味道,又迎合上海人的審美習慣。這一創新理念讓團隊信心倍增。
然而,市場上的排外情緒卻給林記帶來了巨大的阻力。林粵生收到的第一份消費者反饋中,有不少人直言:“嶺南的東西太甜,不合我們上海人的口味。”還有人認為,林記的裝潢不夠高端,不像上海一線品牌該有的氣派。
麵對這些問題,林粵生並沒有氣餒。他召集團隊召開緊急會議,提出了新的策略:“從零開始,先贏得小眾消費者的心,再逐步擴大影響力。”
為此,林粵生決定與上海本地的文藝沙龍合作,舉辦以嶺南文化為主題的下午茶活動。一場名為“嶺南與海派的碰撞”文化沙龍活動在淮海路的一家藝術中心舉行,邀請了當地的書法家、畫家以及美食博主。在活動中,林記的點心成為主角,食客們紛紛表示:“嶺南早茶原來可以這麼高級!”
這場活動引發了不少上海消費者的關注,也讓林記逐漸在當地市場站穩了腳跟。
然而,隨著林記在廣州和上海的分店逐漸穩定,天香樓的動作更加頻繁。林粵生收到消息,天香樓已經在南京市場布下重兵,不僅從當地挖走了數名餐飲業的高管,還提出了“全南京吃茶點,首選天香樓”的口號,意圖搶占市場先機。
這一局勢讓林記團隊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戰略總監林小慧提出:“南京市場天香樓的布局已經全麵展開,我們再去布局,恐怕會處於被動。”
林粵生卻並不慌亂,他看著地圖上標注的南京,說道:“既然他們搶占了高端市場,我們就從平民市場切入。”
於是,他決定在南京推出一項全新的策略——打造“親民早茶”。在南京的分店中,不再強調高端定位,而是主打實惠與地道的味道,同時推出“十元早茶”套餐,迅速吸引了大批普通消費者。
天香樓南京分店的高管對此嗤之以鼻:“低價競爭?林記果然還是沒眼界。”
但幾個月後,當天香樓南京分店的高端茶點銷售逐漸下滑時,他們才意識到,林記的親民路線不僅搶占了市場,還贏得了消費者的口碑。
就在林粵生帶領團隊逐步推進全國化布局時,係統忽然發出了新的警告:
提示:全國市場布局出現潛在危機,請謹慎處理。
林粵生皺眉查看係統分析報告,發現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麵:
1內部管理混亂:隨著分店數量的增加,各分店的運營管理出現了不統一的問題,部分員工反饋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有消極怠工現象。
2品牌定位模糊:不同城市的消費者對林記的認知出現了偏差,有些人認為林記是高端品牌,有些人則覺得林記主打親民,品牌形象缺乏一致性。
3資源分配不足:部分新開分店的資金和人力資源分配不合理,導致運營初期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林粵生意識到,全國化布局是一場持久戰,單靠產品創新和營銷推廣是不夠的,必須從內部著手,全麵提升管理能力。
他決定向係統求助,並接到了新的任務:
任務:優化全國分店管理體係,構建品牌統一性。獎勵:高級經營模式設計技能。
這場隱形的危機,讓林粵生明白,全國化布局的背後,不隻是市場競爭,更是一場關於管理、文化和品牌內核的長遠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