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了馬融的幫助之後,馬氏家族的鋼鐵生產部門的確給袁樹提供了一批質量還算不錯的鐵製農具。
不過數量並不算大,想要給所有在統計中的沒有農具的農戶提供是不可能的,根本不夠分配,於是袁樹便和盧植商議,拿出之前籌集到的善款,尋找可靠的渠道去購買。
或者說要是有關係的話,也可以出動去尋找可靠的鐵製農具來源。
大家集思廣益。
有不少出身本地家境富裕的士子表示他們可以向家裡尋求幫助,搞一些質量不錯的農具來,但是他們人數不多,也不敢保證就能搞到數量足夠的農具。
還有很多家境同樣不錯的士子倒是有心,但是本家距離太遠,等千裡迢迢運過來,黃花菜都涼了。
袁樹仔細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提筆寫了一封信,然後托人把這封信送到長安城內京兆尹府邸內。
“雖然茂陵不在京兆尹治下,但兩地相距不遠,我父說不定會有一些辦法,或者能為我們提供一些農具,真要所有方法都試過了也不夠,再去購買。”
眾人這才紛紛想起袁樹優越的出身,還有一個京兆尹老爹,若是能得到袁逢的幫助,或許真的可以得到足夠的農具也說不定。
倒是盧植有些擔心。
“茂陵到底屬於右扶風,京兆尹會不會不方便介入?”
袁樹搖了搖頭。
“我以兒子的身份向父親請求幫助,這是私人行為,不是官方行為,大不了按照規矩納稅,右扶風官員再怎麼不滿,難道還要和稅收過不去?”
盧植覺得這是有道理的,於是便沒有繼續擔憂。
隨後,袁樹和盧植繼續組織人員開始下鄉定點發放農具,並且勸導農民外出進行翻土作業,以預防來年開春的蟲害。
而那封信也很快就被送到了長安城內,送到了京兆尹的府邸,交給了袁逢。
自打袁樹進入馬融府中求學,就沒有給他寫過信,此番突然來信,倒是讓袁逢有些意外。
這孩子自幼聰慧,什麼事情都不需要他們這些長輩過度介入,神童倒是神童,但是作為父親,袁逢一直有種小小的遺憾和微微的挫敗感。
這當爹當的沒什麼成就感啊。
比起性格平庸才能也平庸但是比較聽話的長子袁基,袁樹顯得過於優秀,從而讓他作為父親的這個角色屬性大大削弱了。
袁樹啥都不需要他教,一學就會,舉一反三,到後麵甚至在學問層麵隱隱有超過他的趨勢。
這還如何教導?
袁紹倒是欠管教,但是一來袁紹是庶子,二來袁紹已經被過繼給他早喪的大哥袁成,名義上,他已經沒有了管束袁紹的必要性。
於是除了管教一下平庸的袁基,他這個當爹的也沒什麼事情,現下袁基逐漸長成,再有兩三年就可以加冠成婚,送入朝堂開始曆練,也不太需要他這個當爹的過多插手。
於是,家事層麵,他還就真的沒什麼事情可以做了。
他和袁樹這父子兩人一直以來都沒有太多的交流,嚴父、慈父這兩個身份在袁樹那邊都起不到什麼作用,甚至袁逢都感覺袁樹這個孩子過於聰慧,以至於都不太把自己這個父親放在眼裡。
多多少少有點難過就是了。
如今,袁樹居然主動寫信給他,他還真有一點點高興。
打開信件一看,他更高興了。
袁樹向他求助了!
之前聽聞袁樹在馬家大宅裡翻雲覆雨,又是三百場辯論不敗,又是和最強高足盧植打成平手,接著還搞出了致良知之學,自己講學。
自己講學就算了,居然引得五陵地區的學者、學子們爭相聽講,還吸引了不少對此學說感興趣的人,儼然是要開創新的學說了。
這孩子未免太過於優秀,搞得他這個老爹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什麼參與感,挫敗感越發強烈。
而今,這孩子終於向他求助了。
求助的內容是需要一批數量不少的質量較好的鐵製農具,最好還能搭配一百頭左右的耕牛。
通過這封信,袁逢總算是知道袁樹最近都在搞些什麼大動作。
他的致良知之學已經進展到了第二階段——行動階段。
他搞出來的具體的行動就是“助農”,表示農為國之本,農業是最重要的事情,而農民生活困苦,生產艱難,這是動搖國本的事情。
一方麵為了致良知,一方麵也是為了致良知的最高目標——天下為公,他們決定開展助農行動,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所以,他們需要數量較大的優質農具和耕牛,以幫助農民解決農具少、耕牛少的困局,以此提高農業產量。
袁逢沉默了一會兒。
雖然說得到孩子的求助是一件讓他這個父親有點參與感的事情,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心中的挫敗感更甚呢?
這小子才幾歲?
十一歲生日還沒過,居然開始搞起了這種關注國本的行動?
還為此撬動了五六百人和他一起搞,還從馬融那裡搞來了不少援助,籌集了不少善款,甚至已經對茂陵縣貧苦自耕農展開過一輪援助了。
袁逢本以為學問好、思維敏捷已經是袁樹作為一個神童最神的地方了,可他萬萬沒想到,關乎農業生產這種具體的事項,袁樹居然也能搞起來。
還能搞五六百人一起操作的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