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禮後。
潘濬開門見山:“吳侯所憂,我已儘知,若要令江陵安穩,可先擒前將軍主簿廖化。”
孫權眼皮一挑:“廖化?承明之意,廖化密謀反孤?”
潘濬凝聲道:“我不知道廖化是否有密謀要反吳侯,我知道的是,廖化在城中的家眷早已送出城外且廖化曾替劉封送信與我,我彼時以為是劉封想要拉攏我與劉禪奪嗣,故而閉門不見。”
“現在一想,這封信恐怕與吳侯有關,吳侯若是去的快,或許還能搜到劉封要送我的信。”
孫權臉色一變,立即喝令朱然:“義封,立即擒拿廖化,搜出密信。”
朱然凜然,應命而去。
孫權對潘濬的態度很滿意。
拿舊日同僚且還是前將軍主簿廖化當投名狀,就意味著潘濬已經在立場上選擇了孫權。
孫權俯身一拜:“承明之心,孤已知曉。眼下荊州局勢複雜,承明可有良策教孤?”
潘濬直言道:“我有一策,請吳侯決斷。可釋放牢獄中於禁等將校,再令其挑選一萬城中降卒,許其糧草攻打麥城。”
“於禁等人受水患而敗,敗得必不甘心,戰敗被俘,回了北方也是死路一條,想要活命,唯有戴罪立功。”
“隻要破了麥城的關羽,於禁等人雖然活罪難逃,但死罪可免,必會儘心儘力;以於禁為將,亦可出其不意。”
孫權沉吟片刻,道:“承明有所不知,如今在麥城主事的乃是劉備的養子劉封,關羽如今尚在水路與孤的水軍對峙。”
潘濬笑道:“我方才還擔心於禁等人是否對關羽有驚懼之心而不敢應戰,倘若在麥城的隻有劉封,於禁等人必會為了活命而奮勇廝殺。”
孫權心中頓喜。
在判斷潘濬是真心投效後,孫權遂將荊州近期的重要軍情逐一告知潘濬,又向潘濬逐一諮詢荊州諸軍事,潘濬也是知無不言。
這讓孫權更是欣喜。
“承明之才,不弱於那臥龍鳳雛,劉備不能重用承明,有眼無珠啊。”孫權大笑,當場拜潘濬為輔軍中郎將,授潘濬統兵之權。
潘濬也欣然受了。
不多時。
朱然擒來了廖化,並在廖化府中搜出了劉封給潘濬的密信。
見到孫權身邊的潘濬,廖化又驚又怒:“潘承明,大王待你不薄,你竟敢叛漢投吳!”
潘濬本就瞧不起關羽,對廖化這個投關羽的豪族子自然也沒正眼色:“吳侯乃大漢的吳侯,我乃大漢的荊州治中,何來叛漢投吳一說?”
“反倒是左將軍劉備,未經天子許可就擅自稱王,叛逆之心路人皆知。非我叛漢,而是左將軍叛漢,我為國家計,助吳侯匡扶漢室,有何不可?”
廖化氣得目眥欲裂。
留著密信,廖化本意是想尋到機會說動潘濬一起反孫權,不曾想竟成了潘濬投新主子的投名狀。
潘濬不再理會廖化,向朱然要來了劉封的密信,掃了一眼後又遞給孫權:“果然如我所料,劉封提前知道了吳侯會奇襲江陵的情報,甚至還猜到了糜芳會獻城,欲讓我以荊州治中的身份奪權守城。”
孫權見了信中內容,亦是驚駭不已:“劉封此子,竟能料算如斯!天幸有承明助孤,讓劉封不能成功。”
潘濬嘁了一聲:“劉封再能料算,也隻是劉備的一介養子。身處嫌疑之地尚不自知,自以為當了劉備的養子就能繼承劉備的家業,愚昧而可笑。”
“吳侯可派人給劉封去信,說之以利害,雖然未必能說降劉封,但也能讓劉封對自身當前及未來處境起猜忌之心,再有於禁奇襲麥城,劉封或會棄城而逃。”
“倘若進展順利,在水路的關羽就是吳侯的掌中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