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說。
當江南一片愁雲慘淡的時候。
京師卻反倒是入目祥和。
北地的春耕早已結束,眼瞅著天氣越來越熱,節氣一步步進入盛夏,人們已經開始期待起今年的收成。
尤其是紅薯的情況。
得益於這兩年順天府和昌平治安司的培育,現如今紅薯已經遍及整個北直隸府縣。
當然,栽種的地方采取了昌平的建議,多是取用山地或者旱地,再加上一些個邊邊角角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
雖然現在順天府知府一職還在空缺中,但順天府的差事卻辦的挺好。
按照順天府的預估。
等今年紅薯大規模鋪開種植收獲後,來年朝廷就有望減少通過運河漕運運輸南方漕糧北上的總量了。
畢竟。
大明已經二百年了,漕運雖然曆經變革但也已經難以徹底改變日趨崩壞的局麵。
而去歲關外俺答部三路大軍明攻,潛伏一路大軍越關而入的影響,也在迅速的退散。
被皇帝召見過的宣府總兵官馬芳在回到邊地後,做的頭一件事不是繼續修築邊牆,也不是操練兵馬。
而是從宣府十萬兵馬裡精挑細選了正正好一百名精銳,以受皇帝檢閱為名,給送進了西苑大內。
檢閱便是檢閱。
但這一百名邊軍進了西苑,卻就再沒出來,倒是有些不加掩飾的意思了。
朝廷裡吵了一陣子。
但兵部尚書楊博閉口不言,至於另一位兵部尚書胡宗憲?
胡部堂如今眼裡隻有東南五省平倭事。
南邊和倭寇的仗打的越發有聲有色。
除了戚繼光之外,還有俞大猷等將領也是紛紛嶄露頭角。
朝中也已經有了議論,說不得胡宗憲當初五年平倭的軍令狀,就要提前完成了。
在兵部沒人開口討論宣府總兵官馬芳送了一百精銳入西苑,再加上內閣大臣高拱也是態度曖昧不清,這件事最終隻能是不了了之。
即便是有心人想要深究一二,朝堂明麵上也沒有機會讓他們去議論。
“海瑞已經降旨調入京中?”
昌平治安司衙門,徐渭眉頭皺起,放下手中的文書,抬頭看向從京中過來送消息的陸繹。
陸繹點點頭,自顧自挪到一旁的椅子上,端著茶杯喝了口茶:“昨日下的旨意如今恐怕都已經出順天府了。原本是吏部的幾個官員先上奏給海瑞誇功,然後各部竟然都有官員上書附議,大肆吹捧海瑞為政以德。關鍵是平日裡那幫看誰都像貪官汙吏的科道言官,這一次竟然也紛紛說起了海瑞的好,事情就從內閣到了皇上跟前。”
徐渭如今身上的官職不少,但主要還是在昌平這邊。
聽完陸繹對這件事首尾的介紹,他不禁詢問:“皇上就這麼同意了?”
陸繹搖搖頭,看向捧著一堆文書從外麵走進來的肖俊鵬,以及跟在後麵的周雲逸。
他解釋道:“皇上召了內閣議論,徐閣老和李閣老大加讚同,覺得海瑞既然有能力那放在中樞或許能起到更大的作用。高閣老沒說話,袁閣老提了一下應天巡撫衙門,但也沒多說。”
徐渭低頭沉吟了片刻:“所以,海瑞被調回京中的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陸繹撇撇嘴:“旨意都離京了,哪還能作假。”
“可知皇上和內閣準備讓他居於何處?”
徐渭現在有些頭大,隻覺得時局大概又要發生一些變化了。
陸繹則是轉頭看向外麵:“順天知府都空缺這麼久了,八九不離十是要等著海瑞回來接手,順便加一個都察院的銜,如此也算是榮升了。”
進來的肖俊鵬將文書小心翼翼的放在徐渭麵前的桌案上,看了眼正在解釋的陸繹,便退到一旁站著。
倒是周雲逸皺了下眉頭:“如此可不算榮升……該是以升遷都察院,兼順天知府,如此才能算作升遷。”
陸繹點點頭擺擺手:“反正都是那麼一回事,海瑞到底是要入京的。”
周雲逸看向沉著臉的徐渭,一旁的肖俊鵬也是欲言又止。
陸繹則是心中明白,卻一副無所謂的神色。
徐渭看向幾人,最後落在肖俊鵬身上:“說說吧,有什麼看法。”
“調虎離山,指東打西,目的不善。”
肖俊鵬很快就說出了十二個字,而後頷首低眉。
徐渭又看向周雲逸。
周雲逸點了點頭:“唯有如此了。”
見兩人如此說,徐渭嗯了聲,臉色卻稍微好轉了些。
他麵露笑容:“既然都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那麼這事也就不必糾結。如此陽謀,也不是我等如今就能更改的。”
肖俊鵬看了眼身邊的周雲逸。
他如今也是官身,早已脫離了胥吏的序列,算是一朝得道了。
也正是因此,如今也是死心塌地跟著嚴家。
見周雲逸這位少卿不說話。
肖俊鵬才又說:“隻是雖然知道是他們用的陽謀,目的也是為了將海瑞調走。如此,賓客在南邊就少了海瑞這個應天巡撫的支持,辦起事情來自然也就捉襟見肘了。而且賓客這一趟南下,非是短時即回,須得要一兩載光陰,這時候不論換誰接手應天巡撫,都是不好。更何況,他們那些人將海瑞召回京中,也定然早就準備好了舉薦新的應天巡撫人員。”
徐渭剛剛露出的笑容收斂了一些。
他目光放長,幽幽開口:“賓客此番南下也近半載,若是已經在南邊打開局麵,倒是不用擔心海瑞被召回京中。畢竟還有張居正在南邊,總督海務衙門,也算是一個助力。”
“可若是尚未打開局麵,那麼接下來賓客就難辦了……”
周雲逸忽然開口說了一句。
而後他便回頭看向外麵的豔陽天,覺得自己很有必要回欽天監為嚴紹庭算下時運前途如何。
徐渭站起身,看向肖俊鵬:“我得去京中一趟,看看閣老如何說。這幾日昌平這邊,你盯著些,盛夏已至,須要嚴防山洪水患。”
肖俊鵬當即躬身領命。
徐渭則是與陸繹長出衙門,二人駕馬便往京師趕去。
同一時刻。
一道快馬急遞,也進到了通政使司衙門。
通政使司衙門,掌內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簡而言之,朝廷大多數的地方官員奏疏都是要先進通政使司,然後才會去往該去的地方。
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