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受邀的你獨自在書房中見到這位新任布政使之時,你的第一感覺是:這是個文人!】
【對,文人。】
【這感覺很奇怪,因為“文人”並不能當作獨立的形容詞來使用,但你又偏生隻能想到這麼一個詞來形容他。】
【你不是沒見過布政使,二十四年前那位名為“劉義昭”的陝西布政使,就給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乾練、精明、威嚴,以及貪婪……】
【而這位名為“寧不凡”的新任布政使,卻絲毫沒有以上特點,與其說他是個執掌一省大權的封疆大吏,倒不如說他是個溫和的文人墨客。】
【你的到來,讓寧不凡很是開心,在你忐忑的見禮後,他饒有興致地打量了你許久,仿佛在看一個珍惜動物……】
【“不愧是當年的陝北神童,本官百聞不如一見!”】
【他由心讚了一聲,而後又哈哈笑道:“二十四年不中,滋味如何?”】
【一聽這話,你立馬就是一振:“大人之意是……”】
【難道,這位新任布政使要好心的給你解惑了?】
【說實話,雖然你這二十四年來一直都在憎恨這些明顯故意刁難你的蟲豸,但關於他們為什麼要刁難你,你還是很不明白:難道自己有得罪過他們嗎?】
【二十四年啊!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四年?!這幫蟲豸是真拿自己當莊稼割了……】
【而麵對你小心翼翼的提問,寧不凡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問了你一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你可知,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之中,舉人中舉的年紀一般是多少嗎?”】
【你茫然搖頭。】
【他答道:“是二十五到三十歲之間。”】
【“平民應試要先開蒙,開蒙之後讀經,讀經之後再觸類旁通,學習各種高深學識,最後學寫八股……這一套下來,常人起碼也要十七八歲才能學通,這時才準備考取秀才。”】
【“而後又於府學中深造,其間起碼五年,這時才準備參考鄉試……這一套走完,也就差不多二十五歲了,再考慮到應試能力的問題,許多人第一次是考不中的,所以還需第二次、第三次……”】
【“至於三次及以上還不中舉的,那大概是真沒有中舉能力的人,就算再考下去,一般也沒戲……”】
【布政使緩緩道:“所以我大明中舉者的平均年歲,就是二十五到三十歲上下。”】
【是這樣嗎?】
【這套東西聽得你滯了滯,但你還是沒想通:這和我被壓成績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嗎?就不能允許神童的存在嗎?】
【而布政使似乎也看出了你的迷惑,於是笑道:“覺得這和你沒關係?那我再說說。”】
【“正因為中舉者通常在這個年齡段以內,所以這個年齡段的中舉者會被視為潛力正常者,若按部就班下去,那他們未來大概率會成為大明的中層官吏。”】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年歲越小的中舉者,其潛力也就越大,未來跨越中層、躋身上層的概率也越大,所以上官很喜歡施恩拉攏這樣的人,以作人脈。”】
【“反之,中舉者年歲越大,其潛力也就越低,未來前途一眼就看到儘頭了,上官對其的態度也會偏冷淡……”】
【嗯?】
【你越聽越懵逼:不對吧?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自己若五歲中舉,潛力不得飛上天啊?這麼大的潛力,難道當年的劉義昭他們不應該給自己示好嗎?怎麼反過來了!】
【布政使很快解答了你的困惑:“因為你太小了!”】
【“五歲的娃娃,能受什麼重用?你敢考上,朝廷也不敢用你啊……”】
【布政使無奈道:“正因為你們考上了也暫時沒用,再加上朝廷對這方麵向來也是睜隻眼閉隻眼……所以地方上一般不會讓你們這些神童考上,而是會把你們的成績私下賣給關係戶和狗大戶……”】
【“那些本來考不中的關係戶和狗大戶,拿著你們的卷子獲得了功名,就相當於是被布政使等人捏住了把柄,所以即便以後從了政,也會自發地維護這份利益關係,從而形成一個有利於布政使等人的關係網……”】
【“而布政使等人賣了你們的卷子,還能收上一大筆銀子,一個普通舉人十萬兩,一個解元五十萬兩,這麼大的收益,何樂而不為呢?”】
【“結果就是,賣家得到了銀子與關係網,買家則得到夢寐以求的舉人功名,可以借此獲取更大的利益……他們雙贏,隻有本該中舉的你在吃虧……”】
【你:……】
【你:……】
【你:(cu無響應……)】
【你都驚呆了:還有這種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