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習慣張凡的工作方式。
鳥市想的也挺好,就是覺得學者和學者應該更適應一點。
其實這個是想當然了。
這玩意怎麼說呢,看看正兒八經的學校領導。
博士乾不過碩士,碩士乾不過本科,本科乾不過專科。
從這一點就能說明,學者和學者之間未必能惺惺相惜。
辦公室裡,已經吵成一團了。
不是說選主任出問題了。
茶素醫院這一點好,因為收入的透明化和目前華國最高的待遇下,領導職位反而沒其他醫院那麼激烈了。
比如這個實驗室的主任,張凡點名了好幾個教授,結果都不願意。
張凡甚至都有心真讓王亞男來了。
最後主任讓趙燕芳領銜。
正兒八經爭論的是科研方向,到底是偏向疫苗還是藥物。
這個方向,大家吵的不亦樂乎。
誰都不能說服誰。
臨床派,大多數都偏向於治療方向。就是進行治療已發現的肺癌。
而基礎派,則偏向於預防。
都有理,大家說的都沒錯。
但這玩意不是錢多人多,就來個八麵都主攻。
必須選擇一個方向。
“目前市場上的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藥物現在雖然很多,但效果不儘人意。我們作為華國頭部醫院,應該在一線藥物方麵做一些成果的。”
肺癌,特彆是非小細胞肺癌,目前治療方式主要是化療放療。
因為這個疾病,不像是其他癌症還有手術的機會。
這個疾病就和三步倒一樣,給你後悔的時間,但不給你救命的機會。
比如當年諾華的神藥易瑞沙,03年剛被fda批準的時候,市麵上都被說成神藥了。甚至有的說,非小細胞肺癌終於有特效藥物了。
結果05年又被fda撤銷了,因為這個藥彆說治愈了,甚至連延緩患者生命半年時間的效果都達不到。
到現在為止,幾乎基本所有的肺癌都會使用含鉑化療方案。
這個含鉑方案,治療的時候也等於在服毒。
比如腎損傷,骨髓抑製,很多患者治療到後期的時候,往往肺癌還沒發作,白細胞減少,腎衰竭反而先要了患者的生命。
可以好像藥物更新換代的速度極快,但其實根本底層邏輯其實沒怎麼變。
第(2/3)頁
第(3/3)頁
比如一年賣了五十多億刀了的奧希替尼,這個藥物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延緩一些患者的生命。
這裡的一些,到底有多少數據,目前還沒有一個特定而權威的數據。
臨床派以老居為代表,引經據典從國家每年的肺癌治療費用,到患者的生存需求,然後到每年世界非小細胞肺癌的藥物盈利。
幾乎打的基礎派頭都抬不起來了。
老居仰著腦袋,他覺得,張凡是臨床派的。
當臨床派這邊說完以後,張凡笑著讓趙燕芳說兩句。
老趙搖了搖頭,她就是個掛職主任,主要是為了整合各個實驗室的合作而已,至於具體方向。
這不是她擅長的,她不會也不能發表什麼意見。
自知之明很重要的,不懂的領域裡誇誇其談,真的很丟人。
老趙不說話,張凡看著一個一個的專家。
會議室裡,安靜的讓人心裡發毛。
“嗬嗬,大家都說完了,那麼我就說兩句。”
張凡笑了笑。
“醫院賺多少錢才算賺的多?”張凡看向了重點闡述非小細胞肺癌一年營收的幾個人。
“收入很重要,沒有收入,一個良性和良好的科研環境都沒有。
但,我們首先是一個醫生。
醫院有沒有錢,這個是我操心的,不是你們操心的。
就算虧本,但隻要是有用,我張凡自愈喻還是有點本事的。
所以,這方麵你們不用考慮!
我的想法是,首先解決預防問題,然後再結合預防進行治療問題。”
預防和治療到底哪個重要?
這個當年老祖宗就說過,就是老家雀給老蔡看病就說的清清楚楚的了。
很多人都嘲笑老蔡。
其實,大多數人和老蔡有啥區彆,一輩子省吃儉用,最後兩三年把一輩子的積蓄送進了醫院。
普通人因為是不懂!
如果醫生也是照著這種想法,那尼瑪就該槍斃。
預防和治療相比,預防更重要!
張凡愛錢,甚至可以進的時候稱斤挑小雞蛋,賣的時候論個。
但,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一定要明白,你是一個醫生!
“搞疫苗,搞非小細胞肺癌的疫苗!”
研發疫苗和研發肺癌藥物,哪個簡單?
這個難度真還不好說。
肺癌疫苗難搞,肺癌治療藥物也難搞。
兩個一起乾行不行?
張凡也想。
但實力不允許啊!
這玩意,思路就不一樣,一個醫院,就這麼些專家。
錢不錢的,都關係不大的。
張凡要是有把握,說實話,也彆找什麼土豪國之類的外人了。
就專門去趟首都,給聯絡員說一聲,幾百上千個還是沒問題的。
但,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
張凡說完,大家靜悄悄的。
“嗯,我也不是不講理的。要講民主的!”
老居他們都要準備舉手了,雖然心裡想搞肺癌藥物,但張凡都這麼說了,其實都已經決定要支持張凡了。
結果,張凡又來了一句:“但有些事情是不能講民主的。
比如這個科研方向,說我跋扈也行,說我黑買買江不講道理也行。
但,這次聯合實驗室的方向就是非小細胞肺癌疫苗!”
大家看猴子一樣看著張凡,張凡說完這番話。
會議室裡的氣氛反而輕鬆了。
“我就知道,他請大家來開會,其實就是來布置任務的,他什麼時候聽過彆人的意見啊!”
老居撇了撇嘴,無奈的給身邊的人小聲說著。
沒用啊,有意見也不行啊,張黑子不聽啊!
“嗯,張院在會議室裡還是挺民主的,手術室裡才叫跋扈呢。
說一就是一,誰要有個不同的聲音,直接就能被趕出手術室!”
心胸外的主任笑著給老居說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