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倒庇護6世最後1根稻草的,來自盟友們的消息。
首先是英國方麵,因為某個不可描述的絕密行動,英屬地中海艦隊的主力儘數撤離了意大利半島沿海,僅留下1支由74門艦炮的“女神號”3級戰列艦擔當旗艦,1艘50門艦炮的“暴風雨號”4級戰列艦輔助,外加4艘巡洋艦組成的6艦船分艦隊。
因為實力銳減,使得“女神號”分艦隊的最重要目的,不過是為監視法國土倫艦隊。
依據英國間諜獲悉的情報,法國地中海艦隊在土倫軍港的實際可用的艦船不過17艘,英法在地中海的軍艦數量對比為1:2.8,而全部艦炮對比為1:2.5。
單單從數量上看,“女神號”分艦隊都處於絕對的劣勢,卻沒有達到1:3的比例。因為依照法國海軍部長,或許是安德魯執政官的命令,“但凡敵我軍艦比與艦炮比低於1:3,就不得主動出擊。”
也是法國土倫艦隊執行了巴黎的這項規定,所以“女神號”分艦隊依然可以毫無忌憚的,監視待在土倫的法屬地中海艦隊。
但另1方麵,由於英國海軍大幅度削減在地中海的軍力部署,直接導致雙方在去年8、9月間,由英國駐那不勒斯公使漢米爾頓與法軍特派員塔裡安達成的那1份“君子協定”,已名存實亡。
因為僅有6艘軍艦的分艦隊,僅能監視土倫軍港,而無法分身去保護意大利半島的各個港口。
與此同時,大批法國商船紛紛從蒙彼利埃、馬賽、尼斯等港口出發,向意大利前線運送各種軍需補給。這令原本就“武德充沛”的意大利軍團的物質越發充足,戰鬥力變得更加強悍犀利。
在意大利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貝勒加德伯爵指揮的奧地利遠征軍,在法軍連續打擊下,再度遭遇到1連串的失敗。
儘管“征兵總司令”卡爾大公堅持要給自己之前的參謀長貝勒加德,優先送去補充兵源,然而在皇帝弗朗茨2世的1頓微操之下,意大利遠征軍的總兵力的確恢複到6萬,隻是補充的儘是新兵,戰鬥力孱弱,還不如協防城堡要塞的數千名蒂羅爾民兵。
與此同時,貝勒加德伯爵和他的奧地利遠征軍所麵臨的對手,南北兩路法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8.5萬人。
南路法軍,就包括從意大利北部的加爾達湖東岸的阿迪傑河河穀與布倫塔河河穀,由南至北發動進攻的,拿破侖親自指揮的意大利軍團6萬餘人。
北路法軍,是法籍瑞士將軍席塞爾指揮的,從巴伐利亞大公國的南部,即阿爾卑斯山北路向南實施進攻的仆從**隊,即2.4萬的法屬德意誌軍團。
8.5萬法軍對陣6.8萬奧軍(含8千蒂羅爾民兵),不僅後者的兵力數量上處於明顯劣勢,而且貝勒加德伯爵的軍隊中,新兵數量幾乎達到了1半,戰鬥力堪憂。
不過,奧地利人也不是沒有優勢。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崎嶇險峻的阿爾卑斯山的地理條件。隻要能堅守位於河穀、隘口的各個堡壘要塞,遲滯法軍的進攻態勢,就能為開春後的大反攻創造戰機。
那是卡爾大公已向貝勒加德伯爵承諾,在1797年4、5月間,他會親自帶領1支訓練好的哈布斯堡精銳部隊趕來增援。
然而,計劃永遠都趕不上變化。
隨著法蘭西執政官進入意大利督戰,就意味著法國在1797年年初對外戰爭的重點,全部放到了意大利半島。
首先是意大利軍團的兵力優先得到補充,而補充的兵源大部分都是參加過1796年的德意誌戰爭,且修整了近半年的老兵,無論是戰鬥意識,還是戰鬥素質都非常優秀、強悍。
此外,米蘭兵工廠生產的大量攻城炮,尤其是勝利者臼炮,在阿爾卑斯山區的堡壘攻防戰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
從12月份,發動進攻開始,在己方優勢明顯的狀況下,拿破侖似乎放棄了風險較大的迂回與機動作戰,改為陣地戰與攻堅戰,在麵對1個個城堡要塞時,就動用臼炮群實施狂轟濫炸。
此刻,意大利法軍的後勤補給方便、及時、暢通,不在乎這1點彈藥消耗量。尤其是等到第9軍和近衛師團拿下曼圖亞要塞之後,用於意大利軍團前線部隊的勝利者臼炮,以及大大小小的攻城炮的總數量達到了120門。
1797年1月中上旬,意大利軍團先後攻克了羅維內托和裡瓦兩處要塞,兵峰直指特倫特,下蒂羅爾的首府。
兩周之後,特倫特與波爾紮諾先後被南路法軍攻陷。
與此同時,席塞爾指揮的法屬德意誌軍團,在穿過沙爾尼茨山口後,非常順利的拿下了塞費爾德、泰爾夫斯兩座邊境重鎮,還順勢包圍了上蒂羅爾的首府,僅有5千奧軍和2千蒂羅爾民兵把守的因斯布魯克。
在經曆了長達30多天的殘酷攻防戰後,法屬德意誌軍團以傷亡3500人的慘重代價,最終拿下了這座易守難攻的城池要塞。
作為報複,德意誌軍團中的巴伐利亞指揮官,於弗爾斯村,擅自處死了他們俘獲的所有戰俘,包括800名奧軍士兵與500名蒂羅爾民兵。那是德意誌軍團中傷亡的3分之2,來自巴伐利亞軍隊。
自始至終,身為德意誌軍團總指揮的席塞爾將軍也僅僅在口頭上,譴責了巴伐利亞部下的種種暴行,但他並沒有下令憲兵隊徹查此事。
因為在戰前,安德魯就已經告之了席塞爾,不要過分介入巴伐利亞軍隊與奧地利軍隊,及當地民眾的衝突事件。
說得具體1點,包藏禍心的安德魯故意讓席塞爾放縱巴伐利亞軍隊對奧地利人,對蒂羅爾民眾的報複之心。
那是依照之前法國與巴伐利亞兩國之間的協議,上下蒂羅爾地區都會在對奧戰爭結束之後,全部交給巴伐利亞。
很顯然,在巴登、符騰堡、魏瑪、黑森、薩克森、巴伐利亞等1眾中部與南部德意誌諸侯國中,巴伐利亞大公國的實力最強,也最不容易受法國控製。
所以,安德魯在與巴伐利亞結盟的同時,也不留餘力的在給這位盟友挖坑。
視野回到戰場,在德意誌軍團拿下因斯布魯克後,其主力部隊繼續南下,1路攻占了富爾普梅斯、馬特奈、斯泰拉赫等地,最終抵達極具戰略意義的布倫納山口(勃倫納山口)的北麵。
此刻,意大利軍團的馬塞納前衛軍1部,也沿著伊薩爾科河河穀北上,占領了布雷薩諾內等地,兵峰直指布倫納山口的南麵。
2月初,在南北兩路法軍的圍攻之下,防守布倫納山口的2千奧地利守軍和當地民兵,很快就放棄了抵抗,紛紛打出白旗,走出要塞投降。
至此,南北兩路法軍打通了巴伐利亞前往北意大利的交通運輸線。很快,意大利軍團主力轉而向東,向著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方向發動進攻;
而法屬德意誌軍團則從富爾普梅斯、馬特奈、斯泰拉赫、布倫納山口1線向西直達列支敦士登,攻占整個蒂羅爾州的西部。
依然是計劃趕不上變化,1場突如其來的暴雪封鎖了法軍的交通補給線整整1周多的時間,從而徹底打亂了南北兩路法軍在阿爾卑斯山區的戰略部屬,也讓1直疲以奔命,忙於4處分兵防禦的奧地利軍隊有了1絲喘息的機會。
與此同時,得此良機的貝勒加德伯爵決定主動出擊。他先是命令大衛諾維奇將軍指揮2萬奧軍和數千蒂羅爾民兵,借助惡劣天氣與險峻地勢的掩護,將東麵的3倍於己的法軍主力,成功阻擊於多諾米蒂山1帶。
與此同時,貝勒加德伯爵親率3萬奧軍主力,沿著布倫塔河河穀,攻擊並圍殲駐守在南麵普裡莫拉諾與埃內戈1線,由奧熱羅指揮的1.5萬法軍。
借助天氣的掩護,加之法軍上下的懈怠之心,在戰鬥之初,奧軍取得了兩次戰鬥勝利,不僅收複了普裡莫拉諾與埃內戈,還成功殲滅了4千法軍,自己損失不到1千。
如果不是1名擔當後衛的法軍指揮官下令將所有火藥堆積於山隘引爆,不停滾落的山體岩石傾瀉於山路上,嚴重阻礙了奧地利騎兵的追擊步伐。否則,奧熱羅與他的1.1萬法軍很難走出布倫塔河河穀。
僅僅用了12小時,奧地利士兵在蒂羅爾民眾的幫助下,就順利清理了落在路上的岩石,繼續追擊向南逃亡的法軍。
奧熱羅在沿著布倫塔河河穀1路阻擊奧軍,1路繼續向南撤退。期間,他還派出數十名騎兵,分彆向西麵的拿破侖司令官,以及南麵的安德魯執政官,發出十萬火急的求援信。
2月中下旬,磕磕碰碰的奧熱羅部,最終抵達了巴基廖內河邊的維琴察。此刻,他明白自己不能再後撤,必須不顧1切的拚死守住維琴察。否則,可能會引發整個意大利戰局的災難性變化。
1貫謹慎的安德魯有個好習慣,他和近衛軍團走到哪裡,有線電報就架設到哪裡。所以,在跨過盧比孔河的安德魯就收到了奧熱羅將軍從維羅納電報局發過來的緊急求援信。
為此,法蘭西執政官當機立斷,命令剛剛打贏了博洛尼亞會戰的旺達姆和他的第9軍2萬人,再連同絮歇率領的近衛師團1部5千,合計2.5萬人立刻結束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