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的人們皆知,荷蘭有兩個首都,分彆是阿姆斯特丹和海牙。
而這其中,阿姆斯特丹是憲法確定的首都,也是荷蘭最大的城市,是荷蘭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阿姆斯特丹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紀時的漁村。人們曾在附近阿姆斯特爾河上建築水壩,阿姆斯特丹就得名於此。其名字就是意指“阿姆斯特爾水壩”。
17世紀屬於阿姆斯特丹曆史上的“黃金時代”。那時阿姆斯特丹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和銀行業中心。
海牙則是荷蘭的行政首都,荷蘭國王、政府和議會均設在海牙,世界各國駐荷蘭大使館也都設在海牙。
海牙於1248年由當時的荷蘭伯爵、德意誌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儲威廉2世所建立。他在荷蘭海岸旁的樹叢裡建立了1座城堡,以便舉行加冕典禮。然而在他加冕之前,他在1場戰役中陣亡。
16世紀的時候,荷蘭(尼德蘭)成功擺脫了西班牙國王的統治,在獨立建國之後,海牙當時屬於唯1的首都。
由於長期受到法國啟蒙思想,以及後來法國大革-命的熏陶,這個低地國家逐漸形成了兩個對立派係,分彆是以海牙為根基的奧蘭治派(傳統貴族),以阿姆斯特丹為根基的愛國黨(共和派)。
1795年初,當皮什格魯指揮的北方軍團越過萊茵河,進入尼德蘭境內的時候,愛國黨的支持者爆發了配合法國-軍隊的大規模起義,成功將奧蘭治親王和城市貴族們從海牙趕了出去。
隨後,以愛國黨人希默爾彭寧克和丹德爾斯為首的督政官們,就將阿姆斯特丹正式定位為,新生的巴達維亞共和國唯1的首都。
……
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
1輛拉上窗簾的黑色4輪馬車,從廣場東側1路急速駛來,差點撞翻了路邊擺攤的幾個水果推車,惹得眾人1頓破口大罵。
很快的,當看到這輛黑色馬車駛向的目的地,居然是法屬巴達維亞軍團駐地的時候,這幾個城市小商販隨即閉上了嘴。不想惹麻煩的他們立刻推起了水果車,跑到廣場對麵,1個遠離法國-軍營的地方。
“該死的荷蘭佬!”坐在車廂裡的莫羅甩開手中的窗簾,低聲罵了1句。
儘管來到阿姆斯特丹已經兩年多,但這位法屬巴達維亞軍團的司令官1直都不喜歡這裡。他感覺阿姆斯特丹就像是1個沒有牢門的大監獄,死死的將自己困住,無法動彈,幾乎都要窒息。
從1795年開始,水壩廣場西側的荷蘭王宮,成為了共和國督政-府的所在地。而王宮左翼的兩棟樓及周邊的草坪、小廣場等附屬建築,成為了法屬巴達維亞軍團的指揮所。
整個法屬巴達維亞軍團的總兵力,最初是3萬多人,而現如今僅有1.2萬人,包括3個步兵旅,12個騎兵中隊,6個炮兵連隊,以及少量的工兵、後勤與輜重連隊。
依照莫羅與巴達維亞督政-府的協議,法軍目前有1個擲彈兵營(500人)、兩個騎兵中隊(120人),1個炮兵連(80人),以及莫羅的警衛隊,合計8百人就駐紮於水壩廣場西側的軍團指揮所。
毫無疑問,衛戍司令部的官兵都是莫羅的心腹,很多人都是他在北方軍團,擔當團長、旅長與師長時期的老部下。
這其中最年長的1批老兵,是在1791年跟隨莫羅中校(營長),加入到維萊訥省誌願軍。距離現在已有6年多的曆史了。
至於巴達維亞軍團的主力部隊分布於阿姆斯特丹的7處軍營裡,這其中2處軍營設在城北與城西,另外5處位於城外。
當看到司令官從車廂內走下來時,在辦公樓前已等候多時的副官梅裡埃上校迎了上去,他在莫羅耳邊輕聲低語了幾句。
那是軍情局發來信息,數小時之前,也就是今日中午時分,至少有3萬左右的英國與瑞典聯軍,在20多艘英國-軍艦的掩護下,於阿姆斯特丹以北80多公裡外的卡蘭茨奧赫海灘登6。
副官繼續說道:“此外,據說有前行逃亡的巴達維亞士兵宣稱,海爾德要塞已經陷落,是指揮官魯斯德上校下令不戰而降。”
莫羅聽後,麵無表情的點了點頭。但他在進入辦公樓之前,向自己的副官問了1句:“參謀長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