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760章859京察
大明朝,雖然初幾頭就要開衙,可是官員們的心思並沒有收回,依舊沉浸在過節的氛圍中。
這樣清閒的氣氛,會一直持續到正月二十多,也就是元宵節之後十天,因為在正旦節放假三天,而在元宵卻是放假七到十天。
具體是放幾天,是有欽天監來定的,或許是通過某種陰陽術來確定,最後報皇帝批準。
正旦到元宵,相差不過十來日,官員們自然也不會收心,認真處理國事。
當然,像兵部這樣要緊的衙門會例外,畢竟涉及兵事都不是小事兒。
而且,各衙門也會在這段時間安排好人事值日,其他人則隻是去衙門點個卯,然後就自由活動。
不過這隻是大部分衙門是這樣,除了兵部外,吏部和都察院這段時間也是非常緊張的,因為他們還要忙著京察。
明代京察製度建立之前,對京官的考核主要采用考滿的形式。
但考滿製度偏重於官員在該職位所做出的成績,並且考滿三年一考,對官員三考也就是九年時間才進行黜陟。
由於考滿周期過長,對貪婪不律的官員,不能及時進行罷黜,中間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對官員進行考察,來保證官僚隊伍的純淨,京察製度便逐漸建立起來。
之前魏廣德懷疑皇帝想要平衡朝堂,所以選擇把高拱召回,但兩人還有所懷疑。
在經曆過一段對京官無定期考察之後,至天順八年才又下旨規定,對京官十年一察。
首先,孔融的父親讓四歲的孔融分梨本就奇怪,其次就是為什麼要分給每個人吃,不願吃不吃、誰願吃誰自己去拿那不行嗎?
最後,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據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們的選擇機會被剝奪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歡吃梨
而更讓那時候魏廣德驚歎的是,孔融對哥哥和弟弟實行前後矛盾、絕對相反的標準,因為他讓給哥哥和弟弟的梨都比他大,被質疑沒有做事原則。
李春芳老了,沒有衝勁,或者說老臣持重,不容易犯錯誤,基本被排除在外,但可以穩定內閣。
都察院分十三道,當然不會全部參與到京察中,按照職能劃分,一般是河南道禦史主要負責協助京察事宜,對京察官員進行糾劾拾遺。
內外武職官員也要五年接受一次考選,隻有兩京五品以下官員的考察十年才進行一次,間隔時間太久。
第(1/3)頁
第(2/3)頁
京察開始後,吏部考功司同科道共同進行會單,商議出被考察官員的最初考察結果,以便部院堂官在堂審前了解官員的基本情況。
或因新皇帝繼位、或因發生天災異變、或因當權者排除異己的需要,都會臨時舉行京察,這樣的考察也被稱為閏察。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明代首創的京察製度亦是如此。
明初定製,“京官考察,即行黜陟於考滿之時”,洪武時期以考滿形式對京官進行考核,此時尚未有十年或六年京察之說。
他剛才的話,可不是他對趙貞吉的評語,而是彆人給的,也是被絕大部分人信服的。
畢竟,陛下未必不會考慮,由叔大那邊提出的人選接任左都禦史一職。”
不管是趙貞吉還是劉自強,其實誰坐上那個位置,都代表這隆慶皇帝心裡的天枰更偏向誰。
現在的內閣,在魏廣德看來有些三國的味道。
看似吏部尚書高拱此時仿佛擁有巨大的權利,可以左右京官京察的結果,其實不然,大明朝對於官員之間相互製衡還是做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