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士譫皺眉說道。
王廷去意已決,在朝堂上已經不是秘密,所以在陳以勤推出趙貞吉為接班人後,高拱那邊也推出劉自強,想要讓他轉調北京,擔任都察院左都禦史。
此外,各衙門堂官為屬官填寫的考語或者稱為考評,以及該自陳官員的自陳疏,皆由吏部堂官知會後進行收集。
這個職位太過重要,可以說如果不能把這個官職控製在他們的人手裡,沒人能製衡高拱,下麵那些官員隨時都可能被人挪動。
明孝宗對此也表示認同,但但依舊沒有下旨改變京察製度。
一直到弘治十七年五月,吏科給事中許天賜以災變上奏,再次請求京官六年一次考察。
陳以勤心裡其實也清楚,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肯定比不過高拱,但是他不願意放棄。
因此讓人懷疑,他不喜歡吃梨,所以才挑最小的給自己。
想到這裡,魏廣德禁不住一陣莞爾,不過看在陳以勤眼中就很是奇怪,不知道是自己哪裡說的不對。
四品以上官員的任滿黜陟,由皇帝直接決定。
第(2/3)頁
第(3/3)頁
據《大明會典》記載:“天順八年奏準:每十年一次舉行,不拘見任、帶俸、丁憂、公差、養病、省祭等項,俱公同本衙門堂官考察。”
魏廣德急忙擺手,剛才自己想到可沒法說出來,“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千古美談,弘揚的是一種謙虛和分享的精神。
自此,六年一察製度才完全建立起來,但由於特殊情況的發生,有時並未嚴格遵守六年一察。
“善貸,正甫,你們還有人可以舉薦嗎?或者叔大有沒有提出過其他人選?”
很不幸,今年發起的京察,或者成為閏察的主掌,就是剛剛回朝的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高拱。
此外,在京察正式開始前二十餘日,考功司官員需宿部處理京察事宜,一般的時間是“正月十五日以後,考功司宿部”。
在楊博致仕後,隆慶皇帝並未讓內閣推舉新的吏部尚書,而是直接在旨意中讓高拱掌部。
若是這次皇帝選擇張居正的人選而不是高拱的人選,則基本就可以坐實皇帝的想法。
於是在弘治九年二月,吏部郎中黃寶率先提出京官六年或九年進行一次考察。
而此時的魏廣德,也正在和陳以勤、殷士譫兩人商議都察院左都禦史的人選。
陳以勤沉默片刻後,忽然說道。
“善貸,我說的有什麼不對嗎?”
“京察之後,高新鄭應該明白左都禦史這個位置的重要,逸甫兄推薦的人,怕是很難得到皇帝的認可。”
京察的準備階段,始於科道官的察前建言,隨後吏部堂官覆議科道官所陳言內容,並奏請開展京察的準備工作。
d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