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商議的主要內容,其實就是如何召集兵馬的問題。
因為在此時的菲律賓群島,或者說呂宋,其實在大明看來,並非一個完整的國家。
是的,明朝,菲律賓群島其實是由一南一北兩個國家組成,北邊的被稱為呂宋國,占據呂宋島大部分,而南麵則是所謂蘇祿國,其實就是大部族。
隻是,隨著兩國使者到達大明朝貢的,也包括其他部族的首領和他們派遣的使者。
隻是如今,整個群島上已經沒有所謂的王國,那些部族大多已經被夷人征服,至少是選擇了臣服。
再找呂宋國或者蘇祿國借兵肯定是不行的,因為都已經不存在了,從李錦口中他們就已經知道了。
“那隻能聯係其他部族,看是否有願意效忠大明的部族了。”
討論至此,很快眾人就有了結論。
鄧子龍開口說道:“聽李錦所說,呂宋西麵的部族,大部分都已經臣服了夷人,那我們就把重點轉向呂宋東部的部族,互相能找到我大明的藩屬。
另外注意,聽李錦所說,其實呂宋很多部族裡都有我漢人後裔存在。
去的時候注意下,多和他們接觸,也好方便我們行事。”
於是,很快,剩下的九條戰船又分出六條,以兩船為一隊,分彆前往呂宋北麵、東北等不同方向,希望能夠找到部族幫助。
而他們的憑證,自然隻有將官們隨身攜帶的腰牌。
其他的東西,這裡的土人也未必看的明白。
其實,對於大明來說,呂宋還是很陌生的,因為兩地的聯係其實很少。
之前也說了,在夷人占領呂宋前,因為呂宋開發程度很低,並沒有什麼稀罕的物產,所以大明的商人並不願意來到這裡做生意。
當然,沒人來並不代表這裡就沒有華裔。
實際上,在永樂年間的時候,明成祖朱棣還曾經冊封過呂宋總督,而他名義上的管轄,則包括整個菲律賓群島,即呂宋國和蘇祿國。
明永樂三年,鄭和下西洋巡蒞菲律賓群島時,奉詔委任旅菲僑領許柴佬為呂宋總督,統攬軍、政、財、文大權,直至永樂二十二年,任職達二十年之久。
許柴佬為呂宋總督可不是杜撰,《明史·呂宋傳》中就多次出現相關記錄。
第(2/3)頁
第(3/3)頁
“永樂三年十日遣使者齊璽書,彩印撫諭其王……“。
“……萬曆時為王者閩人也,或言鄭和使婆羅有閩人從之,因留居其地,後人竟據其國,而王之邸旁,有中國碑王,有金印一篆文,上作獸形,言永樂朝所賜,民間嫁娶必請此金印,印背上以為榮……“。
《明史》中記載關於鄭和下西洋的資料不多,不過從寥寥數語也可看出一個大概意思,即:永樂三年確有朝廷遣使授予一總督,並有印信,其印信並流傳下來,明萬曆間在當地還被為一聖物,被民間所崇拜。
而在菲律賓,國內其實也有相關的記載。
國立仙道頓馬示大學的邦牙尼曼教授的著作,以及拜耶博士的著述,均提到“三寶太監鄭和分彆於公元1405、1408和1417年,即明朝永樂三年,六年和十五年三次,率領擁有二萬七千人的大型艦隊分彆巡視菲律賓群島的靈牙淵、馬尼拉,民多洛和蘇洛等地區和城市。
特彆值得注意的是當其巡視呂宋島之時,委任泉州晉江人許柴佬為呂宋的總督,時在明永樂三年,一直到永樂朝為止,曆時達20年之久。“
當然,任命呂宋總督並不代表大明將呂宋納入治下。
實際上,明朝一直把呂宋和蘇祿當做藩屬國看待。
隨著派出人馬的離開,鄧子龍自然也不會閒著,呆在呂宋島北麵等待消息,而是帶著自己的大福船和兩條炮船悄悄向彭加絲蘭海灣靠近,準備抵近偵察一番。
當然,因為剩下的三條水師戰船偏大,所以也不敢靠的太近。
隻是以大福船收起明軍水師的旗幟,偽裝成海商的船隻,扮作路過的商船。
至於兩條炮船,自然是不能太過靠近,畢竟整船明顯是屬於戰船特征,沒法隱藏起來。
經過兩天時間的摸索前進,終於在這天中午的時候,發現了一處巨大的海灣。
其實,沿途下來,看到海灣已經是不少,隻是這處海灣和之前幾處不同,那就是海灣中有大量船隻停泊。
鄧子龍站在船頭,用千裡鏡仔細觀察著海灣裡麵的情況。
雖然看不到李錦口中的玳瑁城,但是如此之多的船隻,其中還有幾條福船,顯然這裡就是他們的目標了。
不敢停留,鄧子龍命令船隻繼續前進,佯裝完全沒有發現他們的樣子。
要知道,裡麵的可是都海盜。
要是被他們發現有“商船”從此地經過,怕是瞬間就會有大量海船追出來。
畢竟,海上打劫才是他們的專業,可不會和人談什麼老鄉的感情。
離開了彭加絲蘭海灣,大福船到了離開很遠一段距離後才轉向西麵繞了一個大圈,又回到了彭加絲蘭海灣的北麵,和後麵的兩條炮船會和。
他們選擇在彭加絲蘭海灣北麵數十裡的一處小海灣裡停靠,畢竟也不能一直漂在海上。
選擇好泊位,通過小船作為交通工具,留下一條炮船上的士兵負責警戒,也擔負在周圍巡邏的職責,其他人都到了岸上休息。
“這兩天就李百戶帶人巡邏,後麵就換成你去,你們兩條船輪流出海巡航。”
上了岸上,一邊安排人警戒四周,一邊派人砍伐樹木,安營紮寨,也準備今天的夥食。
在船上,受到許多的限製,吃熱食其實還是很麻煩的。
當然,鄧子龍等將官不缺,但是手下就很難吃上了。
“是,大人。”
炮船的船長在旁邊拱手答話道。
“一會兒我們再去看看周圍警戒的情況,李錦說夷人在島上很多地方都建立了據點,也不知道我們的到來是否被他們發現了。”
鄧子龍盯著東麵的密林,有些擔憂的說道。
d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