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官牙製度是中國古代商業管理中的一項重要製度,其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牙商便出現在牲畜交易市場中。
隨著社會的發展,牙商的職能不再局限於牲畜行業,逐漸擴展到其他行業。
到了唐宋時期,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牙商的身影出現在各種商品交換中。
明清時期,官牙製度正式成為全國通行的製度,牙商被官府正式引入商業控製中,成為集商、官、吏於一體的商業群體,承擔著監督商人、協助征收商稅、維護市場治安和商業秩序等官方職能。
官牙製度的實施,體現了中國古代政府對市場監管的創新嘗試。
政府通過行政發包的方式,將部分行政權力賦予具有一定官方性質的牙行,利用牙行的居間特性,掌握市場交易情況,提高征稅效率。
牙行向政府領請“牙帖”開業,獲得合法化的官方背景,同時向政府交納牙稅,替政府辦事。
這種製度將牙行完全引入政府行政體係當中,實現了政府對市場的間接管理,減少了政府監督和決策成本,同時通過牙行協管市場,延伸了監管觸角。
此外,官牙製度還體現了政府對市場管理的精細化和規範化。
符合主體資格的牙行需“官給印信文簿”方可營業,並需建立經營台賬,記錄客商信息。
政府通過公權力保障“官給牙帖”製度的實施,禁止私充牙行,並對包庇隱瞞的官牙埠頭采取連帶責任,以確保市場的公平交易和稅收的準確征收。
知道“官牙製度”以後,魏廣德就有過深入了解。
其實,這已經說大明商稅的一種嘗試了。
隻不過因為種種原因,稅收並沒有全部實現,大部分落入官吏和牙人手裡。
原因很簡單,此時的明朝官府並沒有產生通過牙行收取商稅。
官府從牙行收取的銀錢,發放牙貼的行為,本質上更加接近後世的印花稅。
也就是根據民間交易,牙行按照交易金額收取一定的稅錢,起到中介證明的作用。
印花稅是對在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的行為征收的一種稅,其因采用在應稅憑證上粘貼印花稅票作為完稅的標誌而得名。
但是對交易額來說,明朝並沒有正如如同後世那樣的營業稅、稅金附加和消費稅。
魏廣德盤算的大明商稅,因為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如今成為朝堂百官們口中的祖製,動起來頗為麻煩,他也懶得和這幫人打嘴仗,還要拉幫結派也是麻煩。
後世來人,自然腦瓜子比較靈活。
其實,也不是說後世人就比較聰明,不過是見識的東西多了,可以借鑒的辦法自然就多,其實也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
既然正麵硬杠麻煩,那就繞過去,隻要目的達到了,也是一樣的效果。
這次,魏廣德提出在月港加稅,其實本質上就是利用月港交易缺失的一環,也就是官牙。
以後進出月港的貨物,都必須登記價格,牙行開具票據作為交易鑒證,同時代替官府收取三成商稅。
月港投石問路,摸索出一套經驗來,以後在需要的時候直接推向全國。
這裡,還必須說說魏廣德謹慎的一麵,那就是非不到萬不得已,這條稅法就不拿出來說。
不是他魏廣德舍不得交這些稅銀,而是貿然推出,還是針對全國征稅,那後果必然嚴重,勢必引起那些和商人關係密切的官紳家族不滿,認為朝廷在搶他們的錢。
這次,朝廷需要銀子彌補虧空,有張居正和王國光在前麵頂著。
魏廣德敲敲邊鼓,也就把事兒糊弄過去了,不用他直麵那些海商。
說起來,他其實不知不覺中也算成為海商中的一員,要是被他們知道他在“吃裡扒外”,影響終歸還是不好。
而全國征收交易環節的商稅是在什麼時候呢?
魏廣德其實也有想過,那就是在發生朝廷嚴重財政危機的時候拿出來。
這時候有個好處,就是為了環節朝廷嚴重的財政危機,最起碼,絕大部分官員會站在他這一邊。
大明的進士,終歸在骨子裡還是崇拜才學,歧視商人的。
雖然有時候不得不和銅臭為伍,但自認為也是高人一等,其實不願意主動和商人合作。
第(1/3)頁
第(2/3)頁
在他們心中的誌向,終究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一套。
朝廷出現財政危機,已經影響到治國甚至是平天下,那時候自然不存在其他考慮。
合適的政策推出,還是考慮在適當的時間,否則很容易出現好政策因為生不逢時而半途夭折的情況。
魏廣德知道這些,所以這個時候利用張居正提出的財政虧空,正好用月港加稅嘗試彌補,收集經驗,完善整個政策。
有了這麼多考量,所以在張居正問出要如何征稅的時候,魏廣德也是不慌不忙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朝廷在月港施行官牙,統製市場、管理商業,順便就把這部分加征關稅給收了,進出貨物接收三成稅,交市舶押運進京。”
魏廣德開口道,看到呂調陽猶豫的表情,魏廣德知道他是擔心稅率過高,於是繼續說道:“賣給夷人的貨物,自然不存在加三成就阻擋夷人出手購買的可能。
先前我已經說了,三成稅對於他們這些商人能獲得的利潤來說,真不算什麼。
倒是夷人送來的商品,或許會有些阻力。
但是我也得說一下,買得起夷人商品的,都隻會是地方上富戶,普通百姓是不會去買他們的東西。
其實保障民生”
說到這裡,魏廣德又想到,貌似這個時代還沒有這個詞,於是解釋道:“就是民間百姓生計,最重要的其實還是衣食而已。
衣,百姓多是自己織造粗布自己做衣服,吃的糧食也是自己種出來的,也就是鹽需要向官府購買。
其實,隻要保證百姓有低價鹽可買,民生就不會出大問題。
當然,遇到天災除外,那個需要朝廷減免賦稅,甚至撥糧賑濟。”
這年代,中國還是小農經濟,其實對外的需求並不旺盛。
因為大部分家庭都是農戶,他們的糧食都是自產自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