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何壓縮市舶司進行貿易,已經是魏廣德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大事兒。
按照魏廣德之前差人調查的結果,雖然月港貿易額高達五百萬兩銀子,但是從三大市舶司每年出口的商品就價值一百多萬兩。
因為絕大部分商人,是拿不到勘合手續的,自然不能冒充貢使去市舶司進行交易。
但即使如此,那一百多萬兩銀子的貨物,如果征稅的話,至少也有近肆拾萬兩稅銀流失。
魏廣德提出限製市舶,張居正和呂調陽都聽明白了,也想明白其中的利益。
他們並沒有明顯的傾向,因為他們本身並沒有介入商業裡,但還是能明白魏廣德話裡的意思,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
知道歸知道,他們卻不能認同這件事兒。
呂調陽開口說道:“魏閣老,此時怕還要好好商榷才好。
市舶司接待的都是周邊藩國派來進貢的使者,他們不遠千裡而來,總要掙些路費。
周邊藩國什麼情況,想來你也能明白,都是貧弱之國,若是朝廷還向他們征收高額賦稅,這.”
呂調陽不好說朝廷收他們的稅,怕是周邊藩國就不再來朝貢天子的話。
畢竟,殿上還坐著兩宮太後和小皇帝,多少有點說不出口。
“呂閣老多慮了。”
魏廣德輕笑著回道:“從蘇祿國國王主動請求覲見一事,難道呂閣老還沒有領悟到藩國朝貢的本質。
其實,朝貢之後進行的市舶貿易,根本就不是這些藩國所需要的,這些利益不過是被藩國國內一些權貴看重。
對於各國藩王來說,強大的大明,能夠保證他們安全的大明,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蘇祿國主動朝貢,絕對不是因為朝貢貿易進出的那點貨物,而是想要依附我大明,好抵抗周遭對他們不懷好意的鄰居。”
魏廣德說道這裡,看看張居正、譚綸都是微微點頭,這才繼續說道:“我大明水師此前已經百餘年沒有下過南洋,加之之前雲南官員處置失當,導致我大明宗主國在南洋藩國中影響力減弱。
暹羅數度被緬甸攻伐,甚至亡國,都不曾向我大明求救,其實皆是我大明影響力下降的緣故。
此番南海水師南下,對南洋諸國的影響勢必不小。
如今水師已經占據呂宋一地,下一步就是收複舊港宣慰司,到時候水師南下將成慣例,大明對南洋,甚至西洋諸國的影響力勢必回升。
就算禁止他們市舶,他們為了依附大明,以期獲得庇佑,也會爭先恐後前來朝貢。
想想萬國來朝的時候,怕也隻有永樂朝如此了吧。”
魏廣德故意感慨一句,目的自然是提醒殿內諸人,大明實際上已經有百多年沒有出現過萬國來朝的盛況了。
這些年,還保持著年年朝貢的藩國,其實也隻剩下朝鮮一國而已。
琉球雖然對大明也算中心,但是因為交通不便,也隻能數年來一次大明。
然後所謂的萬國來朝,其實不過是一群披著使者名義的市舶商人,他們手裡的勘合,都不知道是通過什麼手段獲得的。
“恢複舊港,是閣議已經確定的事。
既如此,等西南事了,就讓俞大猷率領南海水師在周邊藩國巡訪一番,若有藩國國王願意來我大明,不妨一並帶回。”
張居正其實也很向往永樂盛世,據典籍記載,人數最多時光是各國藩王就近百人,那段曆史何其輝煌。
而促成此事的,正是三寶太監鄭和的船隊。
雖然造船需要大筆銀子的投入,可是若這筆銀子可以通過月港收稅賺回來,貌似也不是壞事兒。
最起碼一進一出之間,朝廷並沒有大的損失。
當初英宗時期,朝野反對下西洋,根本原因就是認為耗費過大。
實際上,英宗皇帝打算重下西洋,未嘗沒有發現大明對外影響力減弱的情況。
在他登基以後,來大明朝貢的藩國使者已經大幅減少。
隻不過出於朝廷臉麵,史官並沒有將這些寫進典籍之中。
“宗主國,多少還是應該有個宗主國的樣子,為藩國提供往來便利,其實並無不妥。
就如這次,呂宋剿倭時,蘇祿國國王馬上就調集兵馬協助我大明作戰。”
魏廣德又提醒道。
這點,之前還真被殿裡幾人忽視了。
人家憑什麼出兵幫忙打仗,可不就是希望大明能夠為他們提供保護。
其實,隻是大明沒有向他們索取利益,但隻要開口,他們貌似也不會拒絕。
“那以後市舶司就隻接待使者朝貢,不再進行市舶。”
張居正想明白了,隻要大明的戰船一直在南洋,甚至西洋活躍,那麼藩國不管為了自身安全還是什麼,都會主動前來大明朝貢。
既然如此,市舶貿易是否繼續進行也就沒有必要討論了。
“貢品外的貨物,數量不超過五萬兩銀子,可以免稅在會同館開市出售。
但是采購大明貨物離開,必須通過月港進行。”
張居正開口說道。
進貢給皇帝的東西,當然不能收稅。
第(1/3)頁
第(2/3)頁
其他順帶的東西,張居正認為五萬兩為界比較合適,超過部分就按照月港規矩收稅,市舶司代征。
“其實不用區分的,貢品免稅,其餘商品全部征稅。
而他們帶走的商品,除陛下禦賜外,也全額征稅。”
魏廣德不認為需要什麼免稅額度,當即把自己的意見說了出來。
開玩笑,他的船隊還在往海外倒騰商品,要是有免稅的東西出去,可不就是和他的商隊進行競爭。
繳稅的怎麼和免稅的競爭?
按照張居正給的五萬兩限製,要是十個藩國,可不就有了五十萬的免稅貨物。
其中還有個關鍵,就是貨物賣的越遠,這利潤就越高。
以後南海水師在南洋和西洋活躍,必然有更多西洋國家使者到來。
這些人可是大金主,有錢的很。
其實,魏廣德所想西洋國家並不是歐洲人,而是中東人。
早年通過壟斷東西方貿易,中東國家商人可是從中謀取了巨額利益,他們的國家也因此獲利。
魏廣德的商隊已經嘗試進入西洋,需求更高的利潤。
現在和倭國進行的貿易,遭遇到強大的競爭對手。
他們不是大明人,此時大明商人走私過我的有,但數量不多。
倒是夷人大量從大明采購絲綢棉布販賣到倭國,采購倭國特產轉賣到大明,成為魏廣德參股商會最大的競爭者。
讓南海水師進入印度洋,對於大明商船來說至關重要。
商人的活動軌跡,其實多和國家影響力掛鉤。
影響力越大,輻射的區域越廣,商人活躍的區域也就越大。
魏廣德想直接把貨物賣到中東,自然就需要水師保駕護航。
否則船到了印度洋,被什麼人搶了都不知道。
大海之上沒有秩序,隻有武力大小。
這點,魏廣德接觸海商較多,自然很清楚其中門道。
那些在魏廣德麵前還算循規蹈矩的海商,出海以後怕也沒少乾過搶船掠貨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