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彥舟要跟著楊沅一起回上京,一開始心裡是有點彆扭的。
當初在潁州城下,他可是被楊沅暴揍過。
若非他橫練功夫驚人,當時就得被打一個骨斷筋折。
不過,形勢比人強,楊沅現如今是歡喜嶺的紅人。
現在都能派他代表歡喜嶺前往遼東,全權處理諸般軍國要務,足見完顏驢蹄家族對他的器重。
所以,這等人物,隻能拉攏!
孔彥舟哪有什麼廉恥可言,他當年做江洋大盜時,就已無惡不作,早就泯滅了人性。
尊嚴於他而言算個什麼東西,利益所至,你就是讓他賣屁股,他都乾的出來。
於是,孔彥舟從自己或搶或買,精挑細選留下來的一百多個女人中反複挑選了幾遍,忍痛挑出三個人來。
他決定送美人兒給楊沅,以此緩和雙方的關係。
這三個女人,以他的審美來看,一個嘴巴稍大,一個胸脯略小,還有一個臀部不夠肥碩完美,這才舍得送給楊沅。
楊沅自然是乾脆利落地拒絕了。
他不想跟這個喪儘天良的大漢奸有任何拉扯。
如果不是此時乾掉孔彥舟會讓完顏大睿產生猜忌和疑慮,從而不敢放心交出九連城遷至上京城,楊沅都想在路上乾掉他。
孔彥舟對楊沅的拒絕自然極為憤怒。
不過,大軍經過撒巴山的時候,孔彥舟的心態便又變了。
因為他看到撒巴山世襲萬戶烏古論訛論,居然派了兄弟子侄一共三人,率百餘騎遠迎出數十裡。
接著,他們被迎上撒巴山,更是受到了隆重的款待。
這楊沅連烏古論家都如此器重?
嗬,什麼大宋學士,這廝和我這江洋大盜比,又有什麼節操了?
這貨明顯是徹底投靠歡喜嶺了,咱們倆大哥彆說二哥,一樣的黑。
隻是……
孔彥舟大口地喝著酒,想到完顏大睿和完顏驢蹄爭風每況愈下,不由得暗生悔意。
當初看走了眼啊,在山東的時候,明明是完顏大睿更強,我才投到他的門下,誰知……
現在輕易改換門庭的話,必然被人看輕。
被人看輕了,又怎麼會重用我?
不成,這一次,絕不能主動投靠了,一定要讓歡喜嶺主動招攬於我。
可是想要這麼做,楊沅這一關還真繞不過去啊!
孔顏舟瞄了一眼和訛論等撒巴山首腦人物談笑風生的楊沅。
還是得想辦法買好於他。
人皆有所好,我隻要投其所好,也就是了。
……
楊沅在撒巴山歇息了一天,向訛論和畢國公主詳細講述了遼東發生的事情。
聽說完顏雍竟然死了,訛論和畢國公主也不禁相顧愕然。
至此,訛論更加暗暗慶幸自己之前的決定了。
如果不是果斷決定投靠歡喜嶺,上官明月那瘋女人把完顏雍乾掉之後,我烏古論氏再被迫相投,便不會受到重用。烏古論氏的沒落,將成為必然了。
想到這裡,訛論和畢國公主看楊沅就愈發親切了。
楊沅離開撒巴山的時候,把阿裡虎和阿它也帶上了。
今時今日的楊沅,層次已經完全不同於當初了。
他現在不會糾結於美色的多少,不會刻意去找,不必刻意去拒。
美色,就像家裡擺放的一件件充作飾品的精美瓷器。
沒那個財力,你就少擺幾件,有那個實力,你就多擺幾件,更有實力的甚至直接定製一批,埋在沙窖裡隨時取用。
貧無立錐之地的人,才會天天糾結於多了少了。
不小心摔破個碗,還要找個鋦碗匠補一下接著用。
他的情,留給了相濡於微末之時的那些女子。
人在經曆,也在經曆中成長。
成長與經曆中,人會有所獲得,也會有所失去。
十歲人的情感與二十歲人不同,二十歲人與四十歲人也會不同。
已經改變的心境,便永遠不會再來。
就如所謂未泯的童心,也不過是一個成年人的肆無忌憚和裝瘋賣傻。
他絕不可能再有一個兒童的單純與天真。
但是對阿裡虎這種女子,楊沅是喜愛和有責任心的。
在李太公眼中,阿裡虎隻是他的女仆而已,就算被他享用過,也不配拿來挾製於他。
因此帶回歡喜嶺自然無妨,也免得身邊人突然全部消失,引起李太公的警覺。
盈歌自然是不會隨他回歡喜嶺的。
上官駱、李佑和孔彥舟親眼見到了畢國公主。
畢國公主喜孜孜地告訴楊沅,女兒在山上小住時,發現有了身孕。
所以畢國公主要留她在山上親自照看,等楊沅他們奪下上京城,安定了北方之後,再把女兒送去。
李佑聽了不禁心中暗悔,早知盈歌姑娘有了身孕,當初就不該讓她離開歡喜嶺。
李佑自然清楚李太公對楊沅的招攬之情有多急切,他也是很希望楊沅能夠留下為李太公效力。
隻是現在當著訛論和畢國公主,就算楊沅也不能說個不字,他自然更不好多嘴。
下山之後,孔彥舟偶然發現,有個黃毛丫頭正爬上楊沅的車。
阿它年紀真的不大,還沒長開呢。
孔彥舟眉頭一皺,又緩緩展開,心中恍然大悟。
原來我之前送他美人兒,不是這貨清高不肯要,而是不稱他的心意。
這位楊學士,原來喜歡雛兒。
孔彥舟帶了一百多個侍妾,卻沒有一個這麼小的。
喜歡小的……
孔彥舟暗暗把他的這個嗜好記在了心裡。
……
金國戶部侍郎柯慕珊作為特使,快馬加鞭自燕京西去,經西京大同府,直接進入西夏地界,抵達了大夏國的興慶府(銀川),見到了西夏皇帝李仁孝。
李仁孝時年三十一歲,是西夏第五位皇帝。
這李仁孝登基之後所製定的國策,就是全麵倒向金國,附庸於金國以求安寧。
同時,李仁孝和入主中原的金國一樣,極為崇拜漢文化。
他重用黨項和漢族的飽學之士主持國政,設立各級學府,效仿大宋實行科舉。
他還大修孔廟,尊尚佛教,並尊大德高僧為國師,倒也是一位有為的君主。
不過,時下西夏有一位權臣,任得敬。
李仁孝的諸般國策,若不經過任得敬的同意,也是推行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