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回我們,我們現在是在所有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領域都在擴張,文化、經濟、軍事、科技等等。
這種擴張過去他們想過各種各樣的辦法阻止,為什麼沒有成功?
我之前有一期視頻講過,在22年以前,很多人內心的想法是我們是生產國,發達國家們是消費國。
如果消費國自己另外找國家重新構建起一套貿易體係,找其他國家取代我們生產國的地位,我們不就完蛋了嗎。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邏輯,所以才有臭名昭著的‘現在投降是最好的時間點’的暴論。
首先不談這種邏輯完全就是真空球形雞,他們需要付出重建供應鏈的巨大成本,需要忍受轉移供應鏈的通貨膨脹,需要能夠所有發達國家團結一致,不管哪個選舉上台都要堅定地支持這一戰略目標。
哪怕他們真的能做到。
就算他們真的能做到,這群發達國家的人口加起來隻有10億,而全球有80億人。
他們的土地麵積占全球土地麵積的21左右,他們才是少數。
當然會有人覺得發達國家才是消費力的主要來源,這10億人的消費力遠超其他70億人,他們才是消費核心動力,全球70以上的貿易訂單來自發達國家的消費市場。
沒錯,但是現在的生產力已經發達到,華國的生產力足以改造這剩下70億人所占據的世界,哪怕生產關係和生產結構不變的情況下,我們都足以改造這個世界。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這也是老中從來不擔心的緣故,老中要的是和平,緩慢推進這樣的戰略。
所以現在的趨勢是,老中正在通過生產力上的優勢改變世界,其他領域的進攻本質上都依托生產力。
英格蘭、阿美利肯、袋鼠國、楓葉國和紐西蘭這五個國家之間的聯係遠比外界以為的更加緊密。
而過去你們可以看到改變的速度已經越來越快。
越來越多的亞非拉國家,發現用阿美利肯模式,玩不轉,因為運行成本太高,他們無論是資源還是人口素質都玩不轉。
而靠基建拉動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擴大內需,擴大內需之後再找華國買商品。他們則輸出資源。
這套運轉模式隨著有柬埔寨、老撾、秘魯這些國家的樣板工程陸續構建完成後,速度正在越來越快。
甚至大家可以看到歐洲國家都開始找我們搞基建了。
阿美利肯以及他最鐵杆的盟友們難道不急嗎?難道真相信時間優勢站在他們那邊嗎?
要知道全球範圍內技術外溢帶來的生產力上升和科技差距縮小,隻會讓這10億人的發達國家群體優勢越來越小。
這個趨勢是一個長達二十年的趨勢。
我一直很推崇卡爾達舍夫對文明等價劃分通過能源利用來進行劃分的方法。
他認為我們可以根據文明的能量獲取和消耗能力,將宇宙文明劃分為三個等級:
第一個級彆能夠掌控和利用其所在行星及周圍衛星的所有能源。當我們能利用月球資源的時候,代表著我們正式步入到了這個行列。
第二個級彆是能夠收集整個恒星係統的能源。也就是能夠完全利用太陽的能源。
第三個級彆則是能夠利用銀河係係統的能源。
gdp、貨幣、貿易總額,這些數字是會隨著金融波動而波動。
在我看來,用電量就很好地反應了這樣的現實。
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司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測算,在2000年至2017年期間,阿美利肯的人均用電量下降了7左右,這裡是刨去他們工業生產用電,隻統計個體用電。
是阿美利肯人不喜歡電器嗎?這個數字換成第三世界國家,他們的人均用電量增長了一倍。
電的統計單位都一樣,沒辦法通過彙率遊戲、金融工具作弊,這背後反應的是技術擴散帶來的生產結構正在快速變化。
換誰來如果選擇把製造業搬回本土,哪怕他們真的構建了10億級彆的發達國家貿易圈,就我們自己玩,最多再帶幾個小兄弟,比如墨西哥、哥倫比亞、阿根廷,為了補償二毛,再加個二毛。
哪怕他們真的做到了,他們隻會白白把剩下的市場讓給老中,這交易對老中來說是大賺特賺。
所以他們不會這麼做。
過去阿美利肯想的是,靠科技上的領先,靠人工智能實現技術奇點的到來,通過人工智能來重新在生產力上實現領先。
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引進hb技術,他們哪怕是給華國的芯片技術鬆綁都在所不惜。
過去盟友們相信阿美利肯能做到,和華國的接觸和合作是克製的。
隨著華國這一次的秀肌肉,盟友們真還相信阿美利肯能做到嗎?
盟友們真有這麼鐵杆嗎?
我對這一切都要畫一個大的問號。
對他們來說,最糟糕的未來就是,華國先突破了,那生產力的領先再也不可逆,甚至華國會考慮主動不和他們玩。
通過利用月球、小行星資源和人工智能技術,擴大生產力之後,以東南亞為跳板,我自己新建一個to。
開始的時候先帶東北亞玩,然後慢慢擴張,緩慢允許新的成員國加入。
所以在看完這次的直播之後,我意識到,華國的全方位輸出會更加迅猛,資源利用率也更高。
過去我們輸出基建能力,換礦產回來,要麵臨的潛在風險還是很大的。
可能輸出價值1000億rb的基建,隻能收回500億。
未來將會是一萬億,能收回八千億。
13年的提議在27年將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擴張。
過去擔心的產能問題、投資風險都將不再是問題。
這一回真正意義上的黃金時代要來了,過去光神帶來的技術紅利普及也隻是普及少數幾個行業,而這一回靠基建和產能輸出的紅利,全體老中才都能獲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