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啥叫雲?為什麼雲要計算?各大t企業巨頭又何以對它又愛又恨?
雲計算不是一種全新的網絡技術,而是一種全新的網絡應用概念,是繼計算機、互聯網後在信息時代又一種新的革新。
這個概念首次在2006年8月的搜索引擎會議上提出,被譽為互聯網的第三次革命。
從狹義上講,雲計算就是一種提供資源的網絡,用戶可以隨時獲取“雲”上的各種資源,可以看成是無限擴展的,隻要按使用量付費就可以。
這就像小馬哥當初所說,“雲”就像自來水廠、電廠一樣,大家可以按照自己家的需求定量買水買電,交水費電費一樣。
跟大家交話費差不多,根據自身所需充多少錢,就可以打多長時間電話用多少流量。
從廣義上說,雲計算是與信息技術、軟件、互聯網相關的一種服務,這種計算資源共享池叫做“雲”,並且把這種計算能力當做一個“商品”進行售賣。
就像上圖這樣,雲端的內容就像個超市,大家可以根據需求挑選商品,按量購買服務。
比如商場的扶梯,有人的時候正常運行,沒有人的時候出於節能降低運行成本緩行或者暫停。
可以想見,如果彼岸有了自己的雲,那麼完全能接下12306這個爛攤子。
12306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出在業務邏輯複雜度上,而是服務器性能瓶頸承受不住這麼大的流量衝擊。
而一年就為了黃金周和春節那麼屈指可數的幾次流量高峰,加大投入,隨後90%以上的時間處於空置狀態,投入產出比太差。
雲計算就恰好是最適合的場景,需要的時候臨時租用雲資源,用完資源釋放,供其他業務使用,形成共享。
後續還可以衍化出遊戲雲、政務雲、移動雲、金融雲、視頻雲等等應用場景。
雲計算背後也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
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想要有做出能落地商用的雲計算,其中所耗費的資源、人工、技術等投入是無比巨大的。
否則身先士卒的阿裡雲不會瀕臨解散,國內各大巨頭投鼠忌器。
當然了哪有千億市場,哪就有陳默活躍的身影,這已經成為了他、或者說彼岸的慣性。
彼岸雲計算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由王堅帶著彼岸招募過來曾經阿裡上百舊部重新出發,新項目命名為“盤古計劃”,寓意行開天辟地之事!
當然了彼岸雲計算公司地點陳默沒有選在五彩城,而是選在了望京soho。
陳默直接給人給錢給資源,又把人力這邊幾個得力下屬派過去,協助王堅搞定非技術類各種瑣事,提高他們的效率,另一層麵則是擔任陳默的眼睛。
創造寬鬆、自由、全力投入的工作環境,這能讓這些技術人員靜下心來無人打擾。
而吳翰清則被許朝軍相中,跟王堅商量了一下,先借調幾個月,臨時任命為彼岸安全科技的技術負責人,根據其意願結合公司的訴求,打造企業級網絡安全防禦平台——“昆侖鏡”。
當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後,陳默繼續扮演甩手掌櫃的角色,一扔二五六。
他在辦公室站在全局的視角開始考量彼岸所麵臨的情況。
現在的互聯網的局勢堪比三國時期,技術就相當於武將、產品相當於謀臣。
bt就是目前的魏蜀吳,三家的發展史其實也是相愛相殺史。
阿裡是魏國,行水利搞屯田,代表著促進製造業或實體經濟的發展方向,麾下猛將、謀士如雲,起家十八羅漢均是獨當一麵。
曹操那種“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梟雄的氣質很符合老馬後來顛覆銀行業、最後炮轟天下人的經曆。
吳國是百度,憑仗華夏份額第一的搜索引擎,如同長江天險,國險而民附,其掌門人也同孫權一樣乍一看還行,其他戰場業績平平,江東弟子(技術)猛如虎,就是謀士(產品)不咋地。
蜀國是騰訊,發展初期依靠小馬哥出身起家,召集qq號碼前五的五虎將,桃園結義。先遇水鏡劉熾平為騰訊梳理上市發展路線,掃平各種障礙,發展壯大。後遇小龍,有了“隆中對”,移動時代微信橫掃八荒,可惜現在因為彼岸的存在,蜀國的小龍丟了
那麼彼岸是誰呢?陳默分析半天感覺都不太合適。
一開始在小米時期,自己隻是個名不見經傳,空有呂布之力和臥龍占星的曲阿小將。
後來成立彼岸後,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徹裡吉,偏居一隅,苟著發育。
發展到現在,被阿裡和藤迅惦記的自己,更像是有了臥龍(張小龍)、張遼(王堅)的至臻版董卓,嗯.主要兩人有個共通點,好色~
貂蟬?他的蟬兒在哪兒?
現在彼岸舊怨未了,又添新仇,三得罪其二,陳默自嘲還差百度,就集齊魏蜀吳了。
默者黑也,陳默自嘲,自己還真有點招黑體質。
隨後他看著自己陛下畫出的勢力版圖,一時間感覺除了小米,周圍沒有一個好人。
創業麼,必然會被一些人視為絆腳石,就跟修行一樣,行逆天之事。
乾就完了的真解就是:管他什麼牛鬼蛇神,兀自一劍開天門!
還是趕緊想想小米智能家居的布局吧。
因為最近他想到了一個彼岸能介入其中,雙方共贏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