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發電機造好了,煉鋼高爐造好了,但此刻仍舊無法投入使用。
因為高容量的火力發電機需要更多的燃料供應。
現在的采礦隊,支撐現有兩台發電機就已經全力以赴了,再來一個需求比兩台現有發電機加起來還超出幾倍的發電機,累死這些克隆體也供應不上。
就算將新增加的五名克隆體都加入到采礦隊裡都不行。
現階段采礦隊的采礦模式,是駕駛著星球車,使用星球車的電源,用電加熱設備來加熱切割固態氧和固態托林,然後將它們放到車鬥裡拉回來。
因為星球車原本並不是設計用來采礦的,容量有限,切割功率也有限。再說就算是在洛神星上,重力極低,但長時間反複搬運固態氧和固態托林也是一件很勞累的事情,克隆體的搬運效率也很低。
繼續投入人力參加采礦不現實。一是沒有那麼多人,二是就算有那麼多人,也不能這麼浪費人力。
李青鬆有更好的辦法。
那……就造一輛拖拉機出來!
有了專門用於運輸的拖拉機,此刻自己麵臨的困境將迎刃而解。無論是鐵礦石的運輸,還是大功率發電機的燃料需求,都能得到解決。
現在的問題便是,如何將這輛拖拉機造出來。
兩名留守在深空號飛船之中的克隆體再度開始了緊張的學習。
學習完基礎原理之後,他此刻所控製著的總計22顆大腦一同開始了思考,以遠超普通人的效率,迅速做好了圖紙。
於是煉礦和加工設備再度開始了運轉,接連不斷的生產出零件來,又被克隆體們小心翼翼的拚裝起來。
一開始時候,從外表還完全看不出克隆體們在拚裝什麼東西。
它像是一個大鐵罐子,上麵滿是不規則的凸起和連接孔。
但伴隨著時間流逝,生產出來的零部件越來越多,它便漸漸有了形狀。
最終,一台較為小型的蒸汽機出現在了克隆體們麵前。
沒錯,這台拖拉機並不是內燃機動力,更不是如同星球車那樣的電動力,而是蒸汽機動力。
除了蒸汽機,現階段李青鬆也找不到彆的能量來源了。
拖拉機的“心臟”造好,其餘的零部件便容易了許多。最終,又過去一個多月時間後,這台拖拉機的車頭終於造好。
看著麵前有著四個鋼鐵輪子,高度約有15米,寬有2米,長有22米左右,整體看起來粗糙不堪的拖拉機頭,忙碌了兩個多月的李青鬆心中終於鬆了口氣。
“終於造好了啊……”
這是一輛全機械結構,沒有任何電氣化結構的拖拉機頭。
它內部完全采用機械機構來完成動力傳遞、燃料調節等,堪稱傻大笨粗到了極點,落後到了極點。
這種玩意兒扔到地球上去,恐怕隻能進博物館。
但對於此刻的李青鬆來說,卻能起到大用。
在提供了初始的熱量,融化了為拖拉機車頭蒸汽機提供的固態氧和固態托林之後,這台蒸汽機終於發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