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時間之中,李青鬆愈發的感覺到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嚴重限製了自己的發展速度,讓自己許多想要做的事情不能做,許多想要造的設施與工廠無法建造。
那便是人口。
此刻滿打滿算也總共才一百多個人而已,這麼點人,哪怕完全沒有內耗,可以做到完全的協調與配合,又能發揮出多少力量來?
甚至於,現階段李青鬆建造出來的相當一部分設備都是沒有運轉的。
就像是能源工業區之中的一些發電機,它們被造出來後就放在了那裡無人理會。
就像是自己造出來的16台拖拉機,日常使用的僅有7台而已。
不是運力需求少,相反,高爐、發電機、種植基地等,都需要大量的外部礦石與資源供應。
但沒辦法,沒那麼多人手去駕駛。
這十年時間,李青鬆深受其苦。
幸好,在對化工方麵有所側重,以及種植基地產出逐漸增多以後,勉強符合標準的克隆體營養液自己總算是能配置出來了。
充當化工廠廠房的山洞之內,看著麵前大玻璃罐子裡的淡藍色液體,李青鬆心中滿是激動。
這裡僅有一人份所需的營養液而已。而就這麼一點,就耗費了兩名克隆體一個星期的時間來配置。
沒辦法,現階段幾乎一切工作都需要依靠手工執行,類似於實驗室之中的“定製化”,無法自動化大規模生產。
但沒關係,兩名克隆體一星期能配置一人份,那,我從彆的地方抽調50名克隆體過來,一星期不就能配置25份了?
兩個月不就是200份?
李青鬆對於這第一批“自產”克隆體的目標數量便是200個。
不是他不想生產更多,而是,不僅營養液,其餘方麵也需要配套的電力供應與培養罐生產,綜合考慮現階段水平,李青鬆認為第一批培養罐與培養液生產200份最佳。
反正培養罐造好後還可以重複利用,等人手更多了,再增加數量不遲。
於是,李青鬆悍然從本就已經緊張的其餘工廠和設施之中抽調了總計50名克隆體過來,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了培養液的配置與培養罐的製造之中。
深空號飛船裡,留守的兩具身體也開始日夜不休的進行初始細胞處置工作。
這樣一來,其餘地方的克隆體便不得不將更多精力與時間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他們每天的工作時間也從之前的12個小時,提升到了此刻的16個小時,如此,才勉強做到維持其餘體係不出亂子。
這可是實打實的16個小時!
克隆體們的睡眠時間甚至都被迫壓縮到了6個小時。然後,其餘的一切活動,譬如吃飯、上廁所、臨時休息、趕路等等,全部被壓縮到了兩個小時之內完成。
為了保證克隆體們的精神與體力,李青鬆也難得的大方了一次。
種植基地裡產出的那些蔬菜、蛋類和肉類,以及最為重要的麵粉、大米等,開始敞開了供應。
每天廚房都會燉上一大鍋兩百斤的肉類,煮上幾百個雞蛋讓克隆體們吃,如此,才算是讓克隆體們勉強支撐了下來。
原本李青鬆不想這麼趕的,但沒辦法,他已經等了太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