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空閒下來的30餘個克隆體立刻便被李青鬆操縱著,投入到了更多新工廠的建造之中。
為此,他製定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計劃。
“未來的所有工廠和基地都要專業化、細分化,種植基地需要再建造五個以上,煉鋼廠要再造三個,化工廠要造十個,專用的機械生產工廠也需要造一到兩個……”
盤算一番,李青鬆核算一下,赫然發現,要支撐接下來自己的眾多建造計劃,需要的鋼鐵至少也在百萬噸以上。
這還僅僅隻是建造初期。畢竟未來自己肯定要有更大規模的建造計劃。
而現階段,自己的所有金屬年產量一共才兩千來噸,鋼鐵產量僅僅才一千五百噸左右!
這個差距也太大了點。
“鋼鐵是一切建造的基礎,要優先發展煉鋼工業。那麼……先造一座高效率的、專業化的鋼鐵廠出來!年產量至少也要在十萬噸以上!”
從一千五百噸直接跨越到十萬噸,這個步子似乎也太大了一些。不過李青鬆並不著急。
因為他知道這是一項長期計劃,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自己還有時間。
按照這個目標,李青鬆再度開始了等待。
在這一階段,對於克隆體的培育仍舊沒有停止。克隆體們仍舊在以每半年205個,每年410個的速度增加。
鋼鐵廠、鑄造廠、化工廠的數量在不斷增加,產能也越來越高。
但此刻所建造的這些工廠與初始的那些工廠並沒有什麼區彆,同樣低端,同樣小型,與李青鬆計劃之中那種專業化、大型化的工廠相去甚遠。
要依靠這種落後產能來供應自己龐大建設計劃所需的鋼鐵,根本不可能做到。
但沒辦法,現階段的自己隻能通過增加這種小工廠的數量,來完成初期的實力積累。
便這樣又等了兩年時間,也慢慢蓄力蓄了兩年時間,伴隨著總計800名克隆體——原本有820個的,但有20個培育失敗了——的加入,李青鬆麾下克隆體數量終於突破了一千大關,來到了1100個!
足足1100顆大腦和身體可供李青鬆毫無阻礙的驅動!
並且,在這兩年時間之中,克隆體們也並不是隻知道機械一般乾活。
在工作的過程之中,李青鬆也會使用克隆體的大腦進行思考。
譬如,電線該怎麼布局才合理,煉鋼高爐該如何操作才安全,礦石該如何前期處理才更節省電力,零件該如何加工才效率更高,材料該如何處理性能才更好,等等等等。
這些細節知識,深空號飛船之中的知識庫裡可沒有。
但就在這實際工作之中,屬於李青鬆的這些大腦漸漸摸索、研究了出來,進而全部成為了屬於李青鬆的知識。
“現階段的我沒有精力去專門進行科研工作。
不過沒關係,現階段,實踐就是最好的科研。
如今,我的工業體係進一步完善,鋼鐵產量進一步提升,知識儲備也差不多足夠。
那麼現在,建造大型專業鋼鐵廠的事情,該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