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剩下的時間以及課堂作業,”他說道,“我想請你們嘗試回答一個問題:‘在巫師社會中,力量是否等於權力?’你們可以用任何方式表達觀點,無論是寫文章、畫圖,還是其他。我不在意形式,隻在意內容。”
誠然,這是一個好問題。
如果脫離世界本身,站在更高的維度思考,答案依然不易得。
許多人相信力量就是一切,曾經的莫裡斯如此認為。
他以為隻要擁有超凡魔力,便能輕鬆實現複仇或改變。
然而,當他開始行動時,除了麵前有鄧布利多這座大山之外,他還產生了兩個疑問:
第一:這種做法與伏地魔有何不同?
伏地魔試圖用力量征服一切,將世界變成他的獨裁帝國。
然而,他失敗了。這種失敗是偶然還是必然?如果沒有哈利,伏地魔是否能成功?
唯物史觀指出,曆史人物能影響事件進程,卻無法改變曆史發展的基本趨勢。
因此,伏地魔的失敗是必然的。
即使沒有哈利,也會有其他人承擔曆史責任,推動曆史前進。
第二:力量真的能做到“為所欲為”嗎?
魔法力量有無上限?
從鄧布利多到中世紀的梅林,從四大創始人再到海爾波,巫師的力量並未有質的飛躍。
也許古代巫師很強,但強也有限度。
即使海爾波研究魂器,伏地魔在原本魂器的基礎上,分裂七個靈魂,也無法抵禦愛的力量與曆史的反抗。
更強大的魔法是否現實存在?
這是個未知數。
起碼,現在的莫裡斯並沒有見到超脫一切的契機。
所以沒有絕對力量,因此也不存在憑強權“為所欲為”的可能。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引發了更多思考:
為何鄧布利多要阻止格林德沃?
因為他明白,這種改革注定失敗,即使短暫成功,也會有人推翻。
為何鄧布利多要壓製自己的野心?
因為他知道,在注定會失敗的前提條件下,所做的一切“獨裁”行動,隻不過是為了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下所生活的巫師帶來更多的痛苦罷了。
曆史軌跡早已說明,壓迫必然引發反抗。
無論力量多強,都無法讓所有人心甘情願地追隨,因為人類為了理想與平等,敢於直麵死亡。
這是人類文明璀璨的原因所在。
因此,力量並非萬能,“力量代表一切”隻是失敗者的謊言。
曆史由人民群眾創造,他們推動社會發展,超越國家、信仰與黨派的界限。
所以,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就同時構成了另一個問題的存在——在力量體係沒有崩壞巫師界中,力量代表著什麼。
這也衍生了莫裡斯今天給學生們布置的課題:力量是否等於權力。
誠然,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莫裡斯非常期待這幾個小巫師能在下節課到來之際,給自己提供一個什麼樣的答案。
鈴聲響起,莫裡斯站直了身子,雙手放在身後,目送學生們陸續離開教室。
他的目光在每一個人的背影上停留片刻,像是在評估些什麼。
當教室重新安靜下來,莫裡斯轉身看向窗外的陽光,嘴角揚起一抹難以捉摸的笑意。
“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他輕聲自語,轉身離開教室,準備迎接他在霍格沃茨的新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