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拿著張四維的信,就著明亮燭台細細地看了起來。
曾省吾坐在他對麵,看到他的臉色微微有變。先是沉思,然後眉頭微微皺在一起,隨後眼睛裡閃過一絲失落。
老師這是怎麼了?
誰寫來的信,說了些什麼,讓老師如此反應?
看完信的張居正臉色恢複正常,不慌不忙地把信收了起來。
“張鳳磐寫來的信。”
“老師,張鳳磐不是在武昌嗎?”
“對,在武昌盤桓了一些時日,準備去長沙。”
“長沙?”
“對,湖南布政司和撫台不是聯袂上了一份奏章嗎?”
曾省吾想了想,“老師一說,學生想起來了。湖南藩司和撫台聯袂上疏,請求把嶽麓書院和鄴侯書院合並,改建為湖南省公學。”
說到這裡,曾省吾搖了搖頭,“淩撫台和胡藩司儘在想好事。省公學一年需要多少經費錢款?光是每晚給那些學子晚自習用的蠟燭就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現在國庫雖然寬裕了些,可也沒有款遇到可以大手大腳。老師在內閣會議上,再三討論,才定下省級公學暫設定九所。
上海有錢,自己掏錢,硬生生砸了一所省級公學,無可厚非。
湖南有錢嗎?沒錢,大頭還得內閣出。那他們想什麼好事,南方加上南京,內閣才給了四個名額,湖南憑什麼還要硬生生憑空變出一個來?”
張居正看著曾省吾,心頭所動。
自己老了,執政不了幾年。可新政改革不是十年就能做完的,必須有人二十年,三十年堅持做下去。
自己必須也有衣缽傳人啊,真正的衣缽傳人,把新政改革繼續延續下去。
“三省,很多東西不能算經濟帳,還要算政治帳,有時候政治賬,比經濟帳更重要。王子薦在這份奏章的附議,你看了嗎?”
曾省吾在腦子裡想了想,把那份附議調出來回顧了一遍,再對照老師的話,猛然間就悟到了。
還能這樣玩啊,不愧是四十歲未到就成為六部尚書,外鎮一方。
“老師一指點,學生悟到了。王督憲在附議裡給內閣算政治帳。站在改土歸流的角度上,內閣必須為湖南增設一個省級公學的名額。
這是政治需要。”
“對。改土歸流是大明目前安內的國策,這是皇上在資政會議和禦前朝議會議上,再三強調過的。
偏偏目前的改土歸流工作,又是王子薦在主持,他附議說出來的話,分量不輕啊。老夫和內閣不得不慎重考慮。”
曾省吾順著張居正的指點,繼續思考下去,“如此說來,淩撫台和胡藩司這份上疏,跟王督憲通過氣,甚至得到了他的授意。
王督憲確實立意高遠,手段高明,把天時地利人和用得恰到好處。”
張居正意味深長地問道:“三省,那你說說,王子薦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曾省吾想了想,“老師,說實話,學生有點想不明白。王子薦把改土歸流的事做好了。比如把播州楊家滅了,再進而降服永安奢家和水西安家,完成川南貴州的改土歸流,已經是大功一件。
他何必又節外生枝,支持湖南藩司和撫台去申請省級公學。這個難度極大,搞不好铩羽而歸,搞得大家都沒有了臉麵。”
張居正哈哈一笑:“三省啊,王子薦不到四十就身居高位,他除了會立功之外,還會分功。”
“分功?”曾省吾一愣,“老師是說申辦湖南省級公學,他在幕後出大力,但功勞大頭歸淩撫台和胡藩司?”
“孺子可教。”張居正讚許地點點頭,“沒錯。王子薦立武功,這文功自然就分給淩汝成和胡伯安。兩人本來在改土歸流中分潤了不少政績功勞,現在又有一份不小的文功落到頭上,肯定欣喜萬分。”
“可是老師,申辦湖南省級公學,非常困難,很容易就被內閣駁回。前些日子,浙江、廣東、江西撫台和藩司都聯袂上疏,請求建立省級公學,全被老師駁回。
要是被駁回,湖南的麵子都不好看,王督憲就會弄巧成拙。”
“正是非常困難,要是被王子薦做成了,才顯得這份功勞貴重,才顯得他有本事。要是事事做彆人都能做的事,王子薦能走到今天這步?
這麼說吧,隻要播州土司城攻克,楊家覆滅的捷報傳到京師,老夫就算是要緊牙關,想方設法去籌經費,也要批複同意湖南申辦省級公學的上疏。
三省,這就是算政治賬,政治賬比經濟賬要高一籌。”
曾省吾不敢置信,“老師,楊氏盤踞播州六百年,那裡又山高林密,地勢險要,王督憲這麼有把握?”
“事事都有把握了再去做,好處能輪到你?”
曾省吾至此明白了老師張居正的指點之意,也領悟到老師對自己的期盼。
“老師,如此看來,王子薦真是位強勁的對手。”
張居正看著曾省吾,連連搖頭,“三省,你是明白了,但還沒悟透啊。你的對手不是王子薦。”
曾省吾目光一閃,“老師,請問說誰?”
“當初在皇上眼裡,比你更合適通政使之位的是誰啊?”
“潘鳳梧!”
張居正捋著胡須,欣慰地點點頭,“三省,喝茶,這是老夫家鄉的茶,有楚地特有的香氣,你喝一喝,是不是合口味。”
曾省吾端起茶杯,抿了幾口微微冒熱氣的茶,“嗯,果真是楚香自中來啊!老師,能不能送學生一些。”
張居正仰首哈哈大笑,“前些日子,江陵送來了四斤,老夫給潘思明(潘晟)、方行之(方逢時)各送了一斤,再送你一斤又何妨。”
曾省吾心頭一動,起身高叉手長揖道:“學生謝過恩師。”
張居正越發滿意,右手揮了揮,“三省坐。”
“三省知不知道內閣政事堂有一塊匾。”
“學生知道,是世宗皇帝親筆題寫的,‘一團和氣’。”
“一團和氣,鬥而不破也。三省,你要記住了。”
“學生記住了。”
過來半個小時,曾省吾起身告辭。
張居正叫張桐代他相送,自己走到書案後,展開金花五色箋信紙,輕輕磨墨,提起湖毫,蘸了蘸墨汁,略微一想,運腕寫道。
“鳳磐賢弟,接信甚喜你所言之事,愚兄心領。賢弟維護之心,愚兄感激不儘”
一氣寫完,張居正放下湖毫,長舒一口氣,靜待墨跡自乾。
“張四維,你比百戲雜耍的還要會跳啊,現在又要改換門庭,也罷。你這樣的三姓家奴,去哪裡都是一樣。
這是欒永芳之事,你和沈一貫是首惡,老夫隻是被牽連。彆人記不得,有人記得。你以後且等著”
張居正剛自言自語到這裡,心頭一動,若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