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嘉萬萬沒想到,好不容易見到父王,父王召見自己竟然是為了此事,雖然心裡有這個準備,但是還是難以接受。
可是終究沒有辦法,依舊是隻能接受。
諸多重臣也是心裡鬆了口氣,這樣就好。
太子嘉一向不被大王所喜,當今王後獨享寵愛,更是有著嫡子,眾多大臣自然是向王後之嫡子靠攏,尤其是郭開和建信君更是王後的鐵杆盟友,現在這是絕大多數大臣都能接受的結果。
至於少數覺得不妥的,也沒有反對的可能。
趙悼襄王之後便留下建信君、郭開、樂乘,以及趙蔥等幾位宗親單獨私聊,已經準備托孤之事了,又做了些職位調整,保障王權安全。
最後,又交代了王後,太子遷繼位後該怎麼做,趙王後一邊哽咽,一邊認真聽著。
趙悼襄王心中安慰自己,太子遷繼位後,親政之前必然是要太後攝政的,幸好還有一眾大臣輔佐,還有郭卿在,有郭卿在,無論有什麼事,總也有一個出主意的。
趙悼襄王特彆囑咐趙王後,凡事不決問郭開,接下來這些年,不要輕易與諸國開戰,尤其是不要與秦國開戰,否則必然凶多吉少。
趙悼襄王苦口婆心的囑托,趙王後也都聽在心裡了。
趙悼襄王最後長歎一聲,讓王後也暫且下去了,一人出神看向窗外。
最終也隻剩下一聲長歎。
秦王政十年,四月初,趙悼襄王薨。
太子遷繼位,是為趙王遷。亦稱、趙幽繆王。
這一年,他年不過十二。
趙國,主少國疑。
趙王遷剛繼位,由趙王後,現在是趙國初雪太後了,太後攝政。
由趙王遷宣布,建信君為右相,封郭開為左相,共同輔政。
李牧原本亦是左相,現在加封為武安君,食邑三千戶。
武襄君樂乘領大將軍位,加封食邑一千戶,原先樂乘食邑一千戶,現在是兩千戶了。
建信君的食邑加封到了五千戶。
這是趙太後聽聞趙悼襄王的臨終囑托,以此收買人心,隻要穩住軍政,就出不了大亂。
建信君和郭開,以及樂乘,常年在朝堂,一向熟悉,事情交給他們,趙太後也是放心的。
不過,唯獨這個李牧,實在不太熟,而且李牧一向和郭開樂乘他們不合。
但是趙悼襄王的臨終遺言,趙太後還是知道聽的,李牧戰功赫赫,乃是趙國的頂梁柱,北疆燕代之地更是離不開他。
此時無功而封武安君,乃是大恩,由不得李牧不效死,要不然全天下的口水都能淹死他。
至於公子嘉,封為安陽君,趕去了代地,遠離了邯鄲,由李牧盯著他。
李牧原本與公子嘉也不熟,又經受趙王遷大恩,總不可能和公子嘉攪合一塊去,公子嘉的價碼也不可能開的更高了。
至於唯一的隱患,春平侯,不,早就被降為春平君了。
這位趙悼襄王的哥哥,曾經趙國的先太子,畢竟有著較高的聲望,也不可不防,但是外人更是不可不防,也需要自家人來守一下自家人的江山啊。
趙悼襄王也早就出好了主意。
趙王遷一繼位就讓他擔任了宗正,這個地位高卻沒有什麼軍政權力,但是關鍵時刻還能頂得上的位置。
春平君多年被閒置,此時侄子初初繼位,便請他擔任王室宗正,他也無話可說,更是不可能不儘力。
這一切趙悼襄王都想的很好,權力平衡,收買人心,宗室守護。
唯獨有一點大問題,郭開。
他可不是什麼真正的忠臣啊。
不過現在,還沒大問題。
起碼一兩年內沒有問題。
另外,趙王遷一繼位,就立刻派遣使臣,請求與大秦交好,姿態放的很低。
更是以外甥禮,親筆書信寄給了嬴馨,心中姿態極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請嬴馨告知嬴政,趙國願與秦國交好。
哥哥薨逝,嬴馨心中悲痛,外甥年少繼位,趙國可謂是風雨飄搖,問題是,這風雨是大秦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