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現在北疆唯一一個可以緩解大亂的司馬尚,也是死在了那天營嘯亂軍之中,他拚儘全力想要阻止,結果就是被亂軍殺死,屍骨無存。
由於司馬尚也死於亂軍之中,現在兩派是徹徹底底的群龍無首,隻能亂戰。再加上大旱,糧食短缺,亂戰一起,儘皆癲狂,軍紀也完全拋於腦後了,燒殺搶掠接連不休,整個北疆已經成了真正的人間煉獄。
等到建信君和樂乘到了北疆,看到的就是這麼一副讓人絕望的爛攤子。
建信君大軍一到,忠於朝廷的立馬是精神一振,士氣大漲,可是還沒等到他們開始平叛,楊端和的大軍就已經到了。
此時是九月二十五日。
楊端和一邊給予忠於趙國朝廷的趙軍重擊,一邊積極招降李牧的部下。李牧的部下原本陷入絕望的癲狂,想要為李牧報仇,可是卻也不知道該做什麼,陷入了盲目的混亂,至於造反成功,他們也完全沒想過。
也不是沒人想過去投靠秦國,但是如今陷在這燕代之地,又怎麼去投靠?而且去投靠人家也未必收啊。
這導致當楊端和伸出橄欖枝,重新給了這些人希望,眾人紛紛投降,而且投降後對趙軍的進攻意誌很強。
再加上北疆百姓無不悲憤李牧被殺,徹底對朝廷喪失了信心。朝廷大災都不賑災的,全是武安君忙前忙後費儘一切心力,可即便如此還是被朝廷妒賢嫉能謀害,這樣的朝廷要他乾嘛?
這種種情況導致百姓也都是沒什麼抵抗之心,再加上楊端和拿下城池,立刻維持秩序,賑災放糧,大大收買燕代民心,可以說這一路高歌猛進順利無比。
至於建信君那邊,雖然可以維持秩序,但是他沒有多餘的糧草賑災呀,不再搶一波就不錯了。再加上趙國已經徹底失了北疆民心,導致建信君的平叛之路十分艱難,甚至不知道該從何展開。
等得到楊端和攻來的消息,建信君神色大變,驚呼不好。
如果北疆都有了秦軍,那邯鄲必然也在被攻打,現在力量薄弱的邯鄲怎麼可能擋得住?
建信君根本不考慮守住燕代再去回援邯鄲,燕代就現在這情況,根本不可能守得住,就自己手下這八萬大軍根本不可能擋得住秦軍。
這八萬大軍有三萬是收攏的原北疆兵卒,本就是不安定因素,不可能用他們打硬仗。
建信君當機立斷,立刻就要和樂乘回援,然後就被張唐死死堵在石城難以回援,而後方楊端和又大軍殺來,一時間建信君隻能借中山的山川之險固守中山。
一時間建信君和樂乘是徹徹底底的進退不得,而且,糧草最多再頂一個半月了。
當建信君收到邯鄲求援的消息,心中更是焦急,但是卻也更是無奈。也隻能趕緊派出信使告知北疆發生的事情,以及現在自己麵臨的情況,再三讓邯鄲無論如何先堅定守住,隻要守住也許就會有變化,也許就會有轉機。
如今天下大旱,又凜冬已至,縱然秦國有積蓄,出動這麼多人,秦國也拖不起。隻要能夠堅定守住,秦軍也必然退兵。
此時是十月三日。
在秦國過新年的時候,邯鄲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了,當然,戰事一起,秦國也沒放假,舉朝上下也都是忙碌不停。
在楊端和剛到北疆大刀闊斧的時候,邯鄲就已經在打邯鄲保衛戰了。
如今的趙國整個南部都已經虛弱至極,派出去了五萬大軍北上去平叛,帶走了能帶走的一切糧草,現在整個南部的防守已經脆弱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麵對王翦和蒙武的十五萬大軍,那是毫無抵抗能力。
王翦和蒙武一路摧枯拉朽,無人可擋的殺向邯鄲。根本不管其餘城池,一心隻攻邯鄲,除了要守住糧道,其他的什麼也不管。
在這種情況下,王翦蒙武輕而易舉包圍了邯鄲城,將整個邯鄲城四麵圍了個水泄不通。
邯鄲出去救援的信使秦軍根本攔都不攔,反正整個趙國現在也沒有任何地方還有餘力救援邯鄲了,敢來就圍點打援,來多少死多少。
實際上也沒多少來救援的,現在哪裡還有城池有餘力去救援邯鄲啊。
不隻是救援的少,而且是投降的多。現在的情形已經非常明顯了,秦國誓要滅了趙國。許多貴族官員都吸取了韓國的教訓,賣國要趁早,可不能等到大王賣了,那時候自己可就賣不出價格了。
這就導致秦軍所至,一路經過的城池,那是望風而降。就連根本沒經過,暫時不管的城池也有很多直接來投。
不止如此,大多數地方官員貴族極其配合,搞得王翦和蒙武都有些不適應。幸好這次確定必須要亡了趙國,帶足了治理官吏,要不然還真接收不過來。
而且當地貴族官員也都配合,暫時也都能接著用,可以說是無縫銜接了。
現在唯一的硬骨頭就是邯鄲城,王翦並不想強攻邯鄲,這座趙國足足一百五十多年的都城堅固無比,不是輕易可以攻破的,強攻的損失太大了。
按大王的意思,趙國大概率可以投,如果趙國不戰而降,那可就減少太多損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