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位是唐玄宗,唐玄宗名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
由於從小於危難中成長,更深知百姓疾苦,所以他在登基大寶後,仁義治國,禮賢下士,賞罰分明,不濫用刑法,不包庇親人,廣開言路,善於聽取意見,減輕百姓負擔,減少稅收,重視文化和科技,使得唐朝人才輩出。
政治的清明導致經濟與文化的飛速發展,以至天下富庶,在開元年間出現了空前的盛世景觀。
正是出現了開元盛世,朝中大臣們紛紛上書,請唐玄宗東至泰山封禪,李隆基在一番謙讓之後也坦然接受,於開元13年到泰山舉行了封禪儀式。
大隊人馬到達泰山之西時,突然狂風大作,頓時隊伍亂作一團,封禪使急忙打了圓場,才讓眾人安下心來。
可是,不料到了晚上突然狂風又起,令李隆基不禁開始坐立不安,他虔誠的向上天禱告。
或許是上天知道他為國為民,亦或者他的禱告起了作用,不再狂風大作,也順利完成了封禪。】
【第六位是宋真宗趙恒,宋朝第三位皇帝,說到封禪的皇帝中,最不應封禪的當屬他宋真宗。
其餘幾位皇帝封禪都是有功績在身,而他宋真宗卻安守一隅,打不過遼國,驅除不了外辱,還簽訂了侮辱性的檀淵之盟。
最令人不齒的是,趙恒竟然認為他做了一樁自傲的功績,驕傲自得。
然後有一位諂媚臣子向趙恒進言,讓他舉行封禪大禮,本就好大喜功的趙恒怎能不動心,於是欣然同意。
趙恒即於十月初正式就道東行,文武百官浩浩蕩蕩的隊伍便向泰山而去,經過17日的長途跋涉到達泰山,山下齋祭三日,登上泰山,完成祭天大禮後,第二日舉行祭祀地神之禮,再然後就是一係列的慶祝活動,前前後後花了幾十天的時間,在泰山舉行了一連串的鬨劇,而趙恒也成為了曆史上最後一位封禪的皇帝。
正是由於宋真宗的不恥行為,讓後世曆代皇帝都不屑與之為伍,泰山封禪似乎成為了一個笑話。
於是自趙恒之後,沒有皇帝再舉行封禪大典了。】
《唐玄宗主要還是活太久,要是早點死的話,現在的評價絕對提升一大截》
《以開元盛世來說李隆基完全夠資格,可惜後期膨脹了》
《此時是中國古代巔峰時刻,也是李隆基功績巔峰的時刻》
《宋朝就沒有一個有資格上泰山封禪的,趙匡胤都不行,差太多了》
《我隻能說宋真宗一己之力拉低了封禪的水平,讓泰山逼格一落千丈》
《終於來了,泰山封禪的恥辱》
《要不是封禪泰山被宋真宗搞臭了,後世洪武永樂等一代雄主也可封禪泰山》
《秦始皇:就是你小子搞得後代皇帝都不敢封禪的?》
《宋真宗:家人們,讓我把泰山封禪的檔次給你們打下來》
《泰山:完了,這會是真完了,趙恒這崽種》
《宋真宗:總有人嘰嘰喳喳,拿我尋開心》
《要不是宋真宗整了這個貨,現在泰山上估計全是乾隆蓋的章》
《要是宋真宗一路打穿遼上京,那他確實可以泰山封禪,但可惜,他甚至連檀淵之盟都不敢親自去簽》
《宋真宗才是最聰明的,他要是晚兩天去封禪,泰山就成彆人的地盤了》
《宋真宗真是千古明君啊,知道封禪勞民傷財,自己去了以後的皇帝就不屑再去了,屬於是造福後代了》
《泰山:家人們誰懂啊,下頭的宋真宗》
《宋真宗泰山封禪唯一受害人,朱元璋》
《宋真宗封禪的時候據說朝廷大臣都差點笑死了》
大唐。
李隆基:朕就知道又要挨罵了,一介紹朕就說什麼活太久,恨不得朕早死的。後麵發生了什麼事倒是告訴朕啊,朕也好早點做準備啊,除了罵朕什麼有用的信息都不說,這讓朕怎麼應對,朕豈不是白挨罵了?
儘管他早有心裡準備,但看到後世人詛咒他早點死時。
他還是破防了,整張臉十分難看,陰沉無比。
任誰被辱罵早點死都會憤怒的,更何況他這個帝王。
在平時,他身為大唐的皇帝,誰對他不恭恭敬敬的?誰敢詛咒他早點死?根本就沒有人有這個膽子。
可現在呢,這兩天他已經不知道被後世人罵過多少次了。
隻要天幕上有關於他的介紹,他少不了要挨一頓罵。
可罵就罵吧,你倒是告訴朕原因啊!
什麼都不說,他都不知道後麵到底出了什麼變故,以至於後世人如此詛咒他。
憤怒的同時,他心頭陰雲密布,有一絲恐懼在心頭蔓延。
就憑這麼多後世人罵他,他大致也能猜得到一些原因。
估計是他執政後期出現了重大錯誤,導致大唐帝國陷入危局,開元盛世急轉直下,甚至很有可能出現全國動亂的局麵。
也隻有這個可能性,才會使得後世人詛咒他早點死。
可他怎麼也想不通,如今開元盛世被天下臣民稱讚,還有什麼樣的危機隱藏在暗中?
如今的大唐盛世歌舞升平,百姓安居樂業,他完全沒有發現隱藏在開元盛世表麵下的暗流湧動。
肯定是有什麼遺漏的地方,而且還是很大的危機。
他不禁低頭深思,回憶平時有哪些疏漏的地方。
可思考了半天,他也沒有頭緒。
他此刻多麼希望後世人能告訴他一些有用的信息,哪怕為此多挨幾頓罵也心甘情願。
相比於解決大唐的危機,多罵罵他也就不算什麼了。
他抬起頭看著天幕上關於泰山封禪的介紹。
原先的曆史中,他帶領群臣去泰山封禪。
但現在,這段曆史將要改寫了。
因為他已經打定主意,不再去泰山封禪。
之前他的確有想去泰山封禪的打算,並且再過不久就和大臣商議泰山封禪的相關事宜。
畢竟他開創了大唐盛世,有資格去泰山封禪。
但現在,他不這麼想了。
一是此時的大唐有巨大的危機,他必須找出隱藏在暗中的危機並解決,根本就沒有時間精力去泰山封禪。
二是大宋的宋真宗直接拉低了泰山封禪的逼格,他要是去泰山封禪的話,心裡多少有些膈應。
他已經從後世人口中知道了宋真宗檀淵之盟的事跡,當然不屑再和宋真宗一樣去泰山封禪。
和敵人簽訂喪權辱國的檀淵之盟,每年給敵人大量的金銀財寶,就是這樣一個貨色,居然還好意思去泰山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