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晨拉黑錢謙益後,繼續講述下麵的內容。
“但在朝堂之外,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建立的後金占據著遼東,而這也成為崇禎初年最嚴重的邊患。”
“早先,崇禎啟用袁崇煥守衛遼東,袁崇煥上任後,整頓防務,委任祖大壽、何可綱、趙率教分彆守錦州、寧遠、山海關一線,打造了寧錦防線,還屢次打敗皇太極,迫使皇太極繞道蒙古攻打大明。”
“在已巳之變中,後金軍繞開山海關,自長城大安口突入關內,離北京很近,導致崇禎恐懼不安,他急召袁崇煥回京勤王。”
“但袁崇煥準備在冀鎮堵截金軍,結果金軍大多是騎兵,很快就越過了冀鎮。”
“袁崇煥分析形式認為金軍的目標肯定是北京,於是等金軍兵臨北京後,他才趕到北京城下,並在城下與金軍作戰。”
“袁崇煥多使用火器,一度迫使金軍後退,金軍麵對袁崇煥的寧遠邊軍一時無法取勝,便開始考慮退兵。”
崇禎:這個袁崇煥不錯,朕果然沒有看錯他,能夠穩穩的壓製滿清。
雖然現在還沒有發生已巳之變,清軍還沒有圍攻京師,但也不妨礙他欣賞袁崇煥。
遼東一直被後金占據著,時常侵擾大明境內,儼然是大明危害最大的邊患。
為了解決遼東問題,他接受東林黨人舉薦的袁崇煥守衛遼東。
當然,之所以任用袁崇煥,除了東林黨的舉薦,還有就是袁崇煥許諾五年平遼。
他正是被五年平遼的美好願景打動了,這才賞賜袁崇煥尚方寶劍駐守遼東,給了袁崇煥莫大的自主。
可如今看來,五年平遼的計劃失敗了,要不然大明也不會滅亡,大明江山更不會落到滿清手裡。
這就讓他有些不明白了,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按照主播講述的,袁崇煥以後表現得很好,死死的壓製滿清。
可後麵到底又發生了什麼,以至於形勢大轉,讓滿清篡奪了大明江山。
袁崇煥:老夫駐守山海關,可以讓金兵大敗而歸,可要是金兵繞道山海關的話,那老夫就無能為力了。
他現在已經隱隱有些後悔,不應該說什麼五年平遼的大話,以至於現在有點下不來台。
一開始,他還是挺有信心的,覺得五年時間足以平定遼東。
可等他來了山海關和金兵正麵作戰後才發現,後金的實力一點也不弱。
他隻能做到鎮守山海關,不讓金兵跨過山海關。
可想要平定遼東,剿滅後金,怕是難以做到。
“然而此時袁崇煥早先下給皇太極的挑戰書和吊唁努爾哈赤的書信被明軍截獲,明朝一些大臣認為袁崇煥有傭兵自重和暗通敵人的嫌疑。”
“而崇禎帝也被後金軍的直搗京師的舉措搞得非常惱火,於是他認為袁崇煥當初五年平遼的計劃根本沒有用,不值得信賴。”
“但袁崇煥卻認為自己千裡迢迢奔來勤王,還打退了金軍,自己是有功之臣。”
“這樣一來,君臣之間有了隔閡,崇禎帝也趁召見他的時候,當場下令錦衣衛將他下獄,隨後下令將袁崇煥淩遲處決。”
“聽聞崇禎殺了袁崇煥後,皇太極大喜過望,後金也於1636年改國號為清,不久又在受降的明朝邊軍中獲得紅夷大炮的技術,實力不斷增強,與明朝分庭抗力。”
崇禎:朕怎麼感覺截獲的書信像是滿清栽贓陷害的,中了滿清的圈套。
現在他站在旁觀者角度,一下子就發現了其他的問題所在。
有袁崇煥在,滿清隻能龜縮關外,休想踏入山海關一步。
而且怎麼可能那麼巧合,袁崇煥給滿清的書信就被明軍截獲了,這一看就是滿清故意的。
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身處局中,看不清形勢的話,確實容易中了敵人的詭計。
既然如今已經識破詭計,那他就不可能再犯錯了,袁崇煥是對付滿清的一張王牌,不能輕易折損。
如今的袁崇煥還在山海關駐守,他擔心袁崇煥因為主播的話生出異心,當即就書信一封送去山海關,讓袁崇煥安心駐守山海關。
袁崇煥:老夫就這麼死了?如此明顯的離間計,陛下怎麼會聽信謠言呢!
看到自己悲慘的結局,他頓時心生膽寒,一臉死寂之色。
他要是和金兵戰鬥的過程中戰死了,那他無話可說,也就認了,沒什麼好遺憾的。
可他死於陰謀詭計,而且還是淩遲處決,這就讓他有些不能接受了。
他為了大明江山兢兢業業,駐守山海關,不讓金兵進犯,不知立下了多少功勞,可最後陛下聽信謠言就要把他淩遲處死,他此刻感到心寒。
他希望陛下能夠明辨是非,不要被敵人的詭計蒙蔽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