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陛下一意孤行,非要對他不利的話,那他也隻能投靠後金了。
“在政治上,可以說崇禎確實是明朝所有皇帝中為數不多的勤政皇帝,有中興明朝的潛質,但他卻並未解決民生問題。”
“崇禎年間,小冰河期進入較為嚴重的階段,導致災荒頻繁,糧食欠收,而土地賦稅卻依舊不減。”
“再加上土地兼並嚴重,金蒙時常竄入關內劫掠,以及山賊、亂軍也加入其中,不斷擾亂剿匪環境等一係列問題,導致北方農民流離失所,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也被拉開。”
崇禎:農民起義的問題可以不用擔心,朕有了土豆和紅薯,不出五年,就可以讓大明各地的老百姓種植土豆和紅薯,到了那個時候,人人都能吃飽飯,想必就沒有人造反了。
高產主糧種子,尤其是土豆和紅薯,已經陸續送到京師。
再過幾天,主糧種子就可以到齊了。
到時候,他會在皇莊進行栽種,培育出更多的土豆和紅薯。
時間完全足夠,完全來得及,不用擔心。
有了高產主糧種子,他已經絲毫不擔心農民造反問題。
現在的農民造反隻是小問題,以大明目前的情況還可以應對。
隻要再堅持年,等全國的土豆紅薯大豐收,一切都不成問題。
“1628年,陝西爆發王二起義,他們殺死知縣公然造反。”
“崇禎帝得知後大怒,立刻命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三人互為犄角,剿滅農民軍。”
“不久又以楊嗣昌擔任兵部尚書,崇禎更是將解決遼東、平息民變的希望完全寄托於他。”
“楊嗣昌本人也非常有能力,他迅速製定了四正六隅十麵網的戰略,逼得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潰散,張獻忠農民起義軍投降。”
崇禎:王二,李自成,張獻忠,這些都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雖說這些人造反是以後才會發生的,而且現在有了土豆和紅薯,曆史已經改變,他們三人估計也沒有造反的機會。
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處死為好,把威脅的源頭徹底消滅。
於是他當即下令派人捉拿此三人,死活不論。
楊嗣昌的表現引起了崇禎的注意,能夠逼得農民軍如此窘境,足以看出楊嗣昌的能力有多強了。
他在心裡把楊嗣昌默默記下,等會就派人去找找此人,儘快調到身邊任用。
如今身邊缺乏能乾的官員,這個楊嗣昌有能力的話,那就提前重用。
“1638年,清軍再次入關,大掠山東,京師告急,崇禎隨即調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勤王。”
“而這也讓李自成等人有了喘息機會,他們迅速招兵買馬,接連在河南、湖北攻克重鎮大城。”
“此時,洪承疇率精銳將士正在遼東禦敵,盧象升早已戰死,孫傳庭被誣陷畏懼敵人,遭懷疑心極強的崇禎下獄。”
“楊嗣昌手上沒有了可用的精兵良將,麵對這樣的結果,他也隻好自裁而亡。”
崇禎:原本能用的人就少,一個戰死,一個下獄,一個自裁,也難怪江山亡得這麼快。
聽到如此嚴峻的形勢,他不禁內心戚戚然。
不過還好曆史已經改變,他相信自己可能重振大明江山,不會再重蹈覆轍。
楊嗣昌,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這四人都是國家的棟梁,必須委以重任,讓他們好好保家衛國。
盧象升:戰死的結局早在我預料之中,身為軍人,隨時都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
看了看其他人的結局,他戰死的結局算是比較好的。
不過要是可以活著,他也不願意戰死。
孫傳庭:這就被下獄了,然後呢,結果怎麼樣?
要是誣陷彆的入獄,他無話可說。
可誣陷他畏懼敵人,不敢上陣殺敵,他是萬萬不會答應的。
作為身經百戰的將軍,這種誣陷就是對他的羞辱。
他早已經做好了戰死疆場的準備,怎麼可能畏懼敵人呢?
楊嗣昌: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可用的精兵良將,再好的設想都無濟於事。
他對自己自裁而亡絲毫不意外,確實是自己做得出來的。
不過現在曆史的軌跡已經發生偏轉,大明的局勢也將越來越好,他也相信自己的結局再也不會那麼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