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剛登基稱帝沒多久,就得知自己最後以落寞的方式退場,心裡很不是滋味。
她想要向全天下的男人證明,一個女人也是可以做皇帝的。
最終她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可最後同樣因為女人的身份,隻能黯然離場。
這一刻,她理解了自己臨死前的決定,為什麼要以皇後的身份和高宗合葬,以及為什麼要立無字碑。
她這一生充滿了爭議,是非功過留待後人評說。
武則天:主播,朕想知道後人是怎麼看待朕這一生的?
蘇晨倒是非常理解武則天此時的感受,要不然也不會留下一座充滿爭議的無字碑。
“關於如何評價,主播想不僅是女皇陛下,其他人肯定也想知道!”
“評價一個人,是要看這個人做了什麼事,放到女皇陛下身上,就是要看女皇在執政期間施行過哪些政策”
“主播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女皇的執政措施,想必大家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女皇的是非功過。”
“女皇的執政措施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主播一一為大家介紹。“
“主播先從積極的一麵來說,武則天在政治方麵做到了重用人才和廣開言路這兩點。”
狄仁傑:陛下在重用人才這方麵確實沒話說,我之所以能走到這一步,全仰仗陛下的提拔重用。
陛下大力發展科舉考試來選拔人才,而他也正是通過科舉考試得到了陛下的重用。
因此嚴格說起來,陛下對他恩重如山,有再造之恩。
張柬之:我雖然心係大唐,不認同陛下篡奪大唐江山,但也不得不承認正是因為陛下重用人才,我才能一路高升到宰相之位。
雖說他後來發動神龍政變,看似對不起陛下的栽培,但他這樣做正是為了報答陛下的大恩大德。
“武則天以重用人才而聞名,她不拘一格,知人善任,不論對方的出身背景如何,隻要有真才實學,就會得到她的重用。”
“還通過設立官員自薦製度和發展科舉考試來選拔人才,許多名臣都是通過科舉考試得到重用的,如狄仁傑、姚崇、宋璟、張柬之等。”
“武則天的用人之道不僅在她自己的朝廷中得到體現,後來的大臣們也對她的用人方略表示認可。”
“武則天善於發現和培養人才,對能乾的臣子和賢才有著愛惜和欣賞之情。”
“武則天重視人才的選拔,認為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僅靠一個人的力量,而是需要有才能的人共同努力。”
“而且武則天還開創了殿試製度,以改革普通考試製度的弊端。”
“702年,武則天設立武舉,從中選拔有軍事才能的人,也對於穩定國防意義重大。”
“所以在武則天執政的年代中,始終有一批文似狄仁傑,武如婁師德的能臣良將為其效力,這些人才有力地維護著武則天政權的穩固。”
“武則天通過各種途徑扶植庶族地主官僚,從庶族地主中搜羅更多的人才,擴大其統治基礎。”
“此外,武則天在執政時,還下詔修訂《姓氏錄》,更加明確規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進一步打擊了舊門閥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
趙匡胤:不說其他的,武則天執政期間嚴重打擊了門閥的囂張氣焰,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朱棣:武則天開創的殿試製度和武舉製度,對後來的朝代影響深遠,哪怕是朕的大明也一直沿用,從這一方麵說,武則天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劉徹:還彆說,武則天雖然是一介女流,但不得不說她在人才選拔這方麵還是很成功的,朕倒是可以借鑒一下。
武則天施行的自薦製度,他的大漢也同樣有通過自薦製度來選拔人才。
但武則天的科舉考試製度,卻讓他眼前一亮。
他記得之前天幕播放的視頻中隱隱有提到科舉製度,但隻是順帶提一嘴,根本就沒有細說科舉製度到底是怎麼選拔才人的。
現在主播說到武則天通過科舉考試製度選拔了一大批的名臣,這讓他格外感興趣,迫切想要知道科舉考試製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的大漢急需要人才,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但目前他們大漢最主要的人才選拔製度就是察舉製,顧名思義就是大漢各個地區的官員選出當地的人才推薦給朝廷。
察舉製遠遠不能滿足朝廷對人才的需求,而且察舉製也有很大的缺陷。
那就是各地官員對舉薦人才擁有很大的操縱權力,這裡麵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亂象。
由於各地官員舉薦人才的數量有限,這就導致名額基本上被各地的士族占據,普通人根本就得不到舉薦名額。
長此以往,就會使得朝廷的官員基本全都是士族出身,使得士族集團越做越大,嚴重影響朝廷的決策。
還有一個方麵,就是被舉薦的人才隻會對各地的官員感恩戴德,會認為是各地官員給了他們飛黃騰達的機會,而不會感激朝廷對人才的重用。
察舉製長此以往所造成的後果,就是堵死了普通人的路,使得各地官員和當地大族勾結,進而危害朝廷的統治。
他作為大漢的皇帝,自然清楚察舉製的缺陷。
可沒有辦法,除了察舉製,也沒有其他好的人才製度。
但現在不一樣了,武則天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了眾多名臣,這讓他看到了人才選拔的好辦法。
要是他們大漢也可以搞科舉考試製度,那想必可以給朝廷培養一大批的人才。
劉徹:武則天,朕的大漢也需要科舉製度,女皇能否給朕說一說科舉製度的詳細內容,朕也好參考一下。
武則天:劉徹,科舉製度內容繁多,朕一兩句話也說不清楚,武帝還是詢問主播吧,可以請主播詳細介紹一下科舉製度,朕正好也可以看看後麵朝代的科舉製度是怎樣的,說不定可以借鑒一二。
劉徹和武則天的對話,引起其他各朝皇帝濃厚的興趣,他們也想知道科舉製度。
畢竟一個王朝想要繁榮昌盛、長治久安,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