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頓住,小心翼翼看了眼李建昆,立馬改口,“反正窩家裡複習去了,哪管我們死活啊。”
李建昆和鐘靈的關係,旁人雖然知道的不那麼清楚。
但大家也不是傻子,起碼看得出,早已越過一般男女同學的範疇。
魏東平:“……”
看走眼了唄?
這時,王山河發言道:“魏老師,書不是我的,李建昆的。”
但沒人當回事,以為他不稀得這個名頭,怕麻煩。
就這麼一人。
那總是你們其中一個的……魏東平看了看他,又瞅瞅李建昆,忽長歎口氣。
哎,最沒指望的倆,拿到了最好的複習資料。
浪費呀。
“李建昆這書你的?”
既然王山河都這麼說,你倆向來一條褲子穿……哦不對,王山河的褲子你穿不下。
要按正常情況,李建昆會否認,他也怕麻煩,以他的家庭條件,搞到這書,不合理。
但剛聽老魏長歎一聲,他略有不爽,昂頭道:
“怎麼了?”
“不錯!雖然你平時調皮搗蛋了點,但這件事做得很對,同學之間理應互相幫助,我相信咱們班隻要繼續保持這種刻苦勁頭,總會有人考上大學!”
頓了頓,魏東平語重心長道:
“人家會承你的情,這對於伱來說,會是將來寶貴的人脈財富。”
要說話到這裡,還算中聽。
但接下來一句,就讓李建昆繃不住了。
“現在是關鍵時期,你和王山河就彆再像以前一樣,到處亂跑了,嗯,你懂我意思吧,同學們很需要這書啊。”
第(2/3)頁
第(3/3)頁
懂,書留這裡,我和山河隨便唄。
大爺的,哥們馬上就回家!
“還有一件事,初試日期已經定下來,11月26號。采取就近考的原則,比如各公社的同學,就在公社初中考……”
此言一出,教室裡一陣騷動。
它來了!
雖然不是正式高考。
初試。
這個年代高考獨有的一種形式。
無他,報考人數太多了。
1977年的高考,否極泰來,一場絢爛的爆發,創下了這個國家“科舉”史上的記錄。
報考生超過2000萬!
所謂初試,也叫文化水平審核,等於先要刷掉一撥。
一大撥。
要知道,77年最後參加高考的人數,僅570萬,這意味著什麼?
一個初試。
刷掉了近四分之三!
這個數據,自然隻有李建昆知道,其他學生或神情凝重,或摩拳擦掌,眸子裡似有火光,即將噴薄。
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
倘若告訴他們,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無緣高考——
初試這個模式會持續很多年。
恐怕將是一場大崩潰。
1977年,官方數據,全國高考生570多萬人,錄取大學生27.3萬,平均錄取率4.8%。
但這個統計忽略了初試不過的考生。
如以2000萬整數計算,實際平均錄取率約1.4%。
後麵的年份,李建昆沒親身經曆過,不甚了解。
似有聽聞,每年也就那麼幾個幸運兒。
魏東平繼續說:“本來按照學校的安排,選校選科的事,會放在初試之後,填報單已經發給我了。
“我的意思呢,現在剛好人齊,不如先填了,省得大家來回跑,有些同學家實在有點遠,這樣就能節約一天時間複習。”
老魏有心了。
但李建昆卻楞了楞,選校選科,填誌願嗎?
高考前就填?
遂努力回憶……
他們這邊好像還真是。
1977年的高考,據說起初是準備全國聯考的,可想法抵不過現實,不提其他,如此大的試卷印刷量,想在這麼短時間內完成,並分發到各地,就無法辦到。
後麵乾脆改成各省自主命題,自己印試卷,自己製定計劃,隻要符合大方針就行。
這就使得各省乃至各縣市,在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差異。
那就填吧。
實際這年頭填誌願的說法還未普及,上麵文件指示的原話是:
“自願報名的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報幾個學校和學科類彆,讓祖國進行挑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