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車輪始終滾滾向前,不會因任何人而停留。
——皇帝亦不能阻。
當國喪結束;
且為劉秀定下了諡號的那一刻起。
這個曾照亮過一個時代的皇帝便已經徹底消失在人間,而屬於他的時代也終將徹底翻頁。
洛陽。
此時已是永平二年。
時隔了近二十年的光陰,顧氏子弟終於是再次得到了皇帝的詔令,即將要重新踏入大漢的政治中心。
不過如今的顧氏自然不比當初,皇帝的這一封詔令未曾引起任何波瀾。
終究還是不同了。
隨著顧嘯與劉秀的相繼離世,如今的顧氏也再也不是當初那般隻能讓眾人仰望的存在了。
時移世易,顧嘯的聲望隻會越來越少。
在朝中無人的情況下,顧氏要想保證始終如日中天的聲望,那自然是不可能。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劉莊這個皇帝的態度。
與劉秀的性格完全不同。
自登基之始,劉莊就徹底展現出了他的不同,給大漢所有臣子帶來了十足的震撼。
他竟然恢複了自秦時便被廢掉冕服製度。
冠冕、衣裳、佩玉、乘輿皆擬古式。
這記載於古籍之中的禮節,對群臣來說甚至都覺著有些陌生了。
而且這還未完,隨後劉莊便展現出了極強的政治能力。
他先拜如今的功臣之首鄧禹為太傅。
又任命宗室劉蒼為驃騎將軍。
在安頓好了功臣與宗室,旋即便開啟了大規模的人事調度。
畢竟是做了十餘年東宮的太子。
且劉莊自幼聰慧,自少時劉秀便會經常性的借國事來問他的想法,甚至後來更是直接參與到了軍事層麵。
他本就有著自己的班底,對大漢朝堂上下可謂是了如指掌。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在如今的永平一朝可謂是彰顯的淋漓儘致。
但在這一係列的人事調度之下,群臣敏銳的察覺到了劉莊的執政底色。
——他在打壓外戚!
僅此一點,便足以讓群臣不再將顧氏放在眼中。
顧氏雖與傳統外戚有所不同。
但隻要皇帝有此態度,顧氏就注定了無法在新朝再次登天。
因為顧康的妻子是劉禮劉!
雖是妹婿,亦是外戚!
其實對於這一切顧易自然是心知肚明。
對於劉莊這位皇帝。
雖然於現代社會之中並不怎麼被提起,但他的性格顧易卻還是清楚的。
且不論其功績,隻說其最大的特點。
防範外戚!
終明帝一生,未曾重用過外戚一人。
但當初劉秀這可是當眾說出來的話,他不可能拂了皇帝的顏麵。
禍福相依
顧氏於劉秀一朝得得“聖寵”,便注定要承受其後續的代價。
而且在顧意看來,與公主聯姻遠比將家中女眷嫁入皇室要好得多。
既然無法避免那便將風險降到最低。
此舉雖然可能會引起顧氏在劉莊這不能得到重用。
但隻要不出現意外的情況下,就算顧氏無法被重用,卻也能保證顧氏的下限不會太低。
畢竟顧氏根基太淺,但凡一朝失勢便有可能直接跌入穀底。
這也算是一道保障。
而且顧易也並不認為劉莊就一定會狠狠的壓製顧氏。
——如今的顧氏不同於普通的外戚。
顧氏是白身起家。
劉秀就曾以顧氏鎮壓功臣集團,讓功臣集團老老實實的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權力。
且以顧氏如今的人口與底蘊根本就還不足以與當代的大族相比。
當今之天下與先漢時期完全不同。
當年陪著劉邦打天下的幾乎都是同鄉的老兄弟,多數都是平民亦或是最底層的官員。
然如今的大漢呢?
功臣集團中幾乎每一個都是大族出身,他們每一個人身後都有著自己的政治立場。
唯有顧氏不同。
這對於劉莊這種性格的皇帝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
而事情的預料也果不出顧易的預料。
劉莊真的召見了顧氏。
綿延數十米的車隊在官道之上緩緩而行。
車上裝的並不是什麼財物,而是顧氏最新改良過的曲轅犁。
這些年來,顧康一直沒有放下過對於農具的改良。
且因為他對種田之事十分了解的關係。
經過了他幾次的改良,如今的曲轅犁在實用性上麵已經徹底超過了當前的長直轅犁。
這是劉莊詔令中要求顧康所帶的。
而且顧康也想趁著這次機會是試探出這個天子將來的治國方向。
這對他而言十分的關鍵。
雖然人一直都在巨鹿,但這些年來,他一直都在關注著朝堂上下的局勢,劉莊登基後的一係列手段已經足矣說明了他與劉秀性格上的不同。
無論是文治也好,亦或是武治也罷。
作為一個在政治屬性上高達90點的人。
顧康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天下人都能看的出來,皇帝不喜外戚。
他又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顧康十分清楚,這恐怕是這一朝顧氏唯一的機會。
若是沒能抓住就算不會跌入低穀,但顧氏的聲望也會迅速降低。
如今之顧氏在天下人心中本就底蘊不足。
若是真的想奠定萬世輝煌之基,就必須要一代代有才之人前仆後繼,直至顧氏的名頭徹底在百姓心中當做常識時,才算是初步功成。
也正是因為如此。
顧康這一行便隻帶了顧晟一人。
自顧嘯離世之後,他便一直在抗著整個顧氏,對於自己那兩個弟弟妹妹的才能無比清楚。
守成尚可,建功立業不足。
如今的天下已經沒有從龍之功給他們立下了,他們唯有靠著自己的努力才能走到最高點。
唯有精銳,才能再振顧氏於天下的聲望。
這,便是顧康此行的目標!
一路前行。
麵對著即將重新踏入洛陽這件事,兩兄弟的反應可謂是截然不同。
顧康從始至終都是那般的冷靜。
很難讓人從他的臉上看出他到底是在想些什麼。
他的性格一向十分沉穩冷靜,無論遇到任何事皆是處變不驚。
至於顧晟,則是與當代大部分武將的性格一般,越是臨近洛陽,整個人便愈發的激動。
他憋了太久了!!!
沒有武將會失去建功立業之心。
顧晟亦然!
他向來崇拜那些古之名將,渴望著自己將來有一天能夠如他們一般建功立業,為顧氏的萬世之基添磚加瓦。
兩兄弟就這樣策馬走在最前。
見顧康一直繃著個臉,顧晟不由得開口勸道:“兄長無需擔憂。”
“以你我兄弟二人之才又豈會得不到陛下重用?”
雖然顧晟的政治水平要比顧嘯高。
但相比於顧康而言,他便有些捉襟見肘了。
顧康一直都在思考若是此行未能得皇帝重用之後顧氏該當如何。
陸續的減少食邑是一定的。
冠軍侯的爵位也不定能保得住。
若是注重教育,以顧氏如今的底蘊,將來若是再出人傑或許會再次起勢。
但這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顧康是個務實主義者,他想為整個家族考慮好一切。
哪怕這一朝注定無果也不能讓整個家族受到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