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婁騎屬放心,下兵不能挑戰將官。”
高殷的冷笑話,讓賀婁安哭笑不得,聽上去就像自己害怕被下兵挑戰一樣:“屬下不是這意思……”
高殷擺擺手:“總之,先試,兩月之後再看看效果如何。還有,比武決鬥不能在訓練之時,除了將官,還要有雙方本營兵士來看,若有其他營的軍士要看,隻要不喧嘩擾事,就讓他們看。”
高殷雖然稚聲稚氣,說話輕巧,但畢竟是太子,已經下了決定,賀婁安也隻能拱手應是。
“對了,剛剛我記下名字的那十幾人,讓他們準備好,一會兒隨我的車駕,過段日子再讓他們回來。”
隻要太子來參觀,就有機會入太子的眼,高殷要給他們打入這樣的印象。
其他人擠眉弄眼,略有苦澀,以後大都督府的府兵營地,可有得熱鬨了。
府兵製,是宇文泰發明的府兵製的專稱,但府兵不是他獨有的製度,府兵本就是泛指某將軍府、某都督府或某某軍府的兵的通稱。
而宇文泰的府兵製之所以獨自成名,是因為宇文泰在邙山之戰失利,損失數萬將士,軍事實力大損。為了擴大兵源,宇文泰“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把關隴漢人大族以及他們的私人部曲鄉兵武裝吸收到宇文泰獨創的六柱國係統中。
早在北魏初期,太祖拓跋珪就設置了“八部大人”,常“坐止車門右,聽理萬機”,是輔佐皇帝處理軍政的決策機關,也是當時的中央軍事領導機構,有點像《雍正王朝》裡所謂的八王議政。
宇文泰的八柱國,就有些模仿八部大人的意思。
八柱國中,宇文泰自任其一,實際上掌握府兵的統帥總權,另一個柱國大將軍元欣僅有虛名,是宇文泰擺上去的吉祥物,表示我們西魏是正統大魏繼承者。
所以八柱國實際隻有六個柱國,分彆是李虎、李弼、趙貴、於謹、獨孤信、侯莫陳崇,他們各領一軍,與周朝的天子六軍所對應。
六柱國下,各設置兩個大將軍,共十二大將軍,一個大將軍又分彆設置兩個開府,共二十四開府,一個開府又設置兩個儀同,共四十八儀同,儀同下又設置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等統兵官,而每個統兵官都帶著自己的府兵,所以才叫做府兵製。
周軍最終能消滅齊國,很多人解釋為依賴於府兵製,因為它有一個特點是兵農合一,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節省了許多軍費開支,還順便發展了農業經濟。
但實際是在隋朝開皇十年之前,府兵製仍是兵農分離,府兵仍舊是特殊階層,免除雜役和賦稅,是脫離農業的職業軍人。
它的前期,應該和柱國係統結合到一塊,讓軍將們通過柱國大將軍這個尊崇的軍職轉化為政治貴族,從而撫慰這些軍將,獲得他們的支持。
另一個作用,則是吸收底層漢人進入府兵體係,實際上北周上層仍舊是鮮卑人。
這樣一來,雖然兩國的高層目前都是鮮卑人做主導,且不打算讓漢人入主,但北周規避掉了無法吸收底層漢人的局麵。
而齊國這方麵就做得不行,太多錢花在供養鮮卑士兵上,又沒能持續奪取周國的土地,最終導致鮮卑勳貴尾大不掉,反過來威脅皇權。
必須要改變這一狀況,高殷決定要發展大規模的屯田。
他的原身就乾得不錯,登基之後接受了尚書左丞蘇珍芝的提議,在石鱉等地修治屯田,這一舉措讓淮南一帶的齊國軍隊有了足夠的糧食。
之前那個被貶作奴仆的稽曄,後來做到了平州刺史,他的建議是在督亢陂開墾荒地,設置屯田,一年能夠收獲稻米幾十萬石,也滿足了北方邊境的糧食需求。
齊國家底到底是厚,隻是被高洋、高演、高湛、高緯這幫不成器的東西濫用了。
高殷要提前一年抄這份作業。
至高無上的齊國太子高殷離開了大都督府兵營地,於午時抵達他忠實的東宮,前些日子被派去總製印書局的黃喜、負責文林館的姚雙已經候在宮中,等候太子歸來向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