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父皇。”
高殷有些奇怪,不過達成了最初來的目的,他沒意見。
想了想,高殷壯著膽子,開口詢問:“不知上黨、永安二王……”
“這不是你當問的事!”
高洋頓時露出怒容,剛剛湧出的好心情一掃而空。
高殷連忙下拜,請求寬恕。
見這個孩子委屈的模樣,高洋也不是沒有觸動,他沉思片刻,說:“後日,你去合水寺,替朕供養釋尊如來佛舍利。”
天城山修定寺,原本是鄴城僧人張猛之禪居之所,太和十七年,北魏孝文帝狩獵於天城山,於是初立天城寺。
高洋登基後,以山有二水合流,更其名為合水寺。
二十年後,周軍滅齊,周武帝宇文邕入鄴城,在原先的齊國境內推行禁佛之令,北方寺像幾乎滅絕,僧眾多逃奔江南,合水寺也被周國焚毀。
然而武帝死後,宣帝、靜帝先後繼位,佛法又興,由於周武帝曾滅佛,故僧人對周帝非常失望。
恰逢楊堅篡奪周權,建立隋國,於是僧人們選擇放棄舊周,下注新隋,新生之隋能迅速穩定,僧眾們活躍的政治投資不能說是決定性因素,也可以說是一個重要條件。
因此楊堅篡位後普詔天下,全麵支持和複興佛教,開皇三年十月下敕修理合水寺,度人配住,並改其名為修定寺。
此時這座寺廟還是合水寺,不僅是大齊最尊貴的皇家寺廟,也是法上法師長期經營的寺院。
法上,是從舊魏到現齊,高王治下的最高佛教領袖,師承高僧慧光,統領關東眾僧數十年。當初高澄名義上還是魏國的臣子,因此就連高澄都要奏請法上入鄴城,拜法上為昭玄沙門都維那,居大定國寺而充道首。
高洋登基後,更是對法上“事之如佛”,任命法上為昭玄寺大統。
昭玄寺掌管佛教,法上的大統職務相當於齊國佛教事務局局長,“昭玄一曹純掌僧錄,令史員置五十許人,所部僧尼二百餘萬”,而法上“綱領將四十年”。
某種意義上來說,法上就是齊國官方允許的擁有封地和兩百萬人口的現實佛王,之所以對其如此寬容,是因為高洋不得不利用佛教來塑造神性,彌補自身的合法性。
早在東魏時代,僧人們就為高歡作勢,製造“佛圖入海”、“東海出天子”等讖言附會王朝盛衰,宣揚高齊將取代元魏,為高歡的神聖性張目。
這一舉動在民間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經曆各方戰亂,底層人民接受了宗教的洗禮,接受佛教的同時,該接受高王統治的理念同樣深入人心。
因此高洋登基不過三個月,就巡幸天城山,“禮謁法師,進受菩薩戒,布發於地,令師踐之”,借助佛教的力量,宣示自己為轉輪王轉世。
這一套在這個時代非常流行,南方的蕭衍四次舍身同泰寺,就是為了標榜自己為轉輪聖王,“似阿輸迦(阿育王),而且或以之自比也”。
朝臣前後四次出資四億錢將蕭衍贖回,之後的陳霸先也有樣學樣,同樣在同泰寺出家。
時至今日,齊國天子高洋在官方層麵上被視為轉輪王,是一種從齊國高層到底層民眾的普遍認知。去年,高殷的長史高睿就在定國寺的石碑上歌頌:“屬大齊之馭九有,累聖重規,羲軒之流,炎昊之輩,出東震,握北鬥,擊玉鼓,轉金輪。”
就連高歡和高澄都一樣是轉輪王的化身,高歡唱完敕勒歌死去後,明明在鄴城西邊有一座屬於他的義平陵,但那兒隻是虛葬,高澄命人偷偷開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旁邊的洞穴,作為高歡真正的埋骨地。
等高洋上位,又開鑿了北響堂山三石窟,中間的釋迦洞對應高歡,刻經洞對應高澄,大佛洞對應高洋自己,以佛教轉輪王的做法安葬先君,達到一家子對應佛教聖君轉輪王的政治目的。
所以在齊國,雖然和佛教關係好的不一定能登上皇位,但和僧人關係不好的,就一定不是轉輪王,皇位岌岌可危。
高洋讓高殷去合水寺,是向高殷開放了某些隱秘的政治資源,讓高殷鍍金。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高殷拜謝:“孩兒謹遵聖命,必張我大齊之君家傳天帝之尊、世祚輪王之貴。”
高洋忍不住微笑,這個孩子果然知道其中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