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總是說可能就是這幾年的冬日了,但總是也沒有跟我說到底是什麼時候的冬日。”
陳朱樓偏著頭,看著那江夏郡城中來來往往的士卒,眼睛中帶著些許悵然之色。
“天下動蕩啊,總是黎民們受到的苦難最多。”
曹操卻是不以為意“總是要遭受苦難之後,才明白,安定是多麼的難得。”
他沉默了片刻後說道“世人都傳聞,黃巾起義,與陳氏有些關係,隻是不知道這件事情是否屬實?”
曹操小心翼翼的試探著。
即便是這麼多年來,天下已經不再流傳著那句“得陳氏者得天下”了,世人也依舊懼怕著陳氏的力量。
陳氏如同一頭蟄伏的猛虎一般,藏匿在這凡俗之中。
若有一日這猛虎突然之間蘇醒而後站在了某位的身側,那麼這天下的動蕩幾乎頃刻之間便能夠平定了。
陳朱樓瞥了一眼曹操,嘴角勾勒起一個嘲諷的弧度。
“孟德啊,這麼多年了,你還是沒有學會麵對朋友的時候要誠懇的問話。”
他似乎並不在意曹操的詢問,隻是乾脆利落的回答道“從前和現在都沒有。”
陳朱樓一字一句的說道“張角之所以會起義,僅僅是因為大漢分裂成了諸多個部分,而蒼天之下的黎民生活艱苦,他看到了世人的苦難,所以想要向高高在上的權貴們、以及那位端坐著的大漢天子詢問一句。”
“黎民苦楚,可是因為百姓之過?”
他歎了口氣繼續說道“所以,張角的起義,完全是因為他自己心中的豪氣,以及那對於天下百姓的憐憫之心。”
“哪怕陳氏也是站在黎民這一方的,但這一次的確沒有陳氏出手,僅僅隻是張角自己的英雄之舉。”
“這是一件一定會萬古留名、乃至於流芳百世的事情。”
“陳氏還沒有那麼不要麵皮,去搶奪屬於大賢良師張角的功勞。”
曹操從陳朱樓的話語中聽出來了陳氏的、或者說陳朱樓的態度。
陳氏、至少是陳朱樓對於張角的起義是持有讚成態度的,但他同樣也能夠聽出來,陳氏的確暫時還沒有給予張角幫助。
這不由得讓他有些好奇起來。
他看著陳朱樓問道“東臨,若真如同你所說,張角是一個對天下百姓有憐憫之心的聖人,他所行的也是諸如上古先賢一樣的聖賢之舉,那麼陳氏應當會對張角進行幫助的。”
“為何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出手呢?”
曹操笑了笑,十分坦誠的說道“畢竟,我和玄德都應該不是陳氏中意的天下之主才是。”
而聽到這話陳朱樓也是十分果斷的點頭,曹操和劉備對於陳氏來說,都是一個合適的天下之主。
曹操過於多疑。
曆代天子都多疑,這並不是一個致命的缺點,但曹操最致命的是他無法控製住自己這個“多疑”的毛病。
當然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曹操的眼睛中沒有百姓。
是的,哪怕曆史發生了改變,但曹操依舊做出了與他在曆史中做出的一樣的選擇,他在攻打某座城池的時候,選擇了最殘忍的方式。
屠城。
僅這一點,陳氏就絕對不可能讓曹操成為天下之主。
那會帶來無數的苦難。
而劉備呢?
劉備的確是一位十分賢明的人,但他太過於“重情”。
換句話說,他無法將家國天下放在私人感情之上,這同樣不是一位優秀的帝王。
荊州城中的事情,陳氏全部知道。
因為劉表找合作者的時候,第一個找的就是陳氏。
如今的所有變化,都是陳朱樓與劉表的謀劃。
這是陳氏給天下三方勢力出的一道考題。
張角、曹操還未曾從這一場考試中出局,但劉備已經出局了。
讓劉表給劉備長安城寫信,是陳朱樓下的命令。
他對於劉備的考驗是什麼?
陳朱樓對於劉備的考驗,是將“天下”放在個人的情感之上。
隻要劉備抓住機會,直接帶兵前來長安城,而後聯合劉表,在劉表死之前直接控製住荊州,而後自己兼任“荊州刺史”的位置,那麼他便通過了陳朱樓的考試。
屆時,陳朱樓會直接大張旗鼓的出現在荊州城中,成為長安大漢的“丞相”,接替劉備的位置。
而後陳朱樓會利用陳氏的力量,直接令荊州全郡迅速倒戈長安朝廷。
三個月內,荊州便會成為大漢的國土。
之後
陳朱樓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在兩年之內將天下再度掌控在手中,而後他會奉迎劉備登基為帝,自此之後,曆史長河中除卻新漢、舊漢之外,還會有另外一個稱呼。
東漢,或者說是季漢!
新漢舊漢同屬於西漢範疇之內,而劉備登基為帝後,已然不是當年傳承下來的那一支血脈了,他與曆史中那個版本的光武帝複興大漢一樣,是再造大漢。
屆時他的諡號便是
“孝光武烈帝”。
隻是很可惜,劉備沒有抓住這個機會。
他放棄了成為荊州刺史,並且選擇了扶持劉琦為荊州刺史,甚至允諾劉表,劉琦的兒子也可以成為荊州刺史,隻要荊州一可以向朝廷效忠。
陳朱樓握著酒杯,緩緩的歎了口氣。
一個合格的帝王是怎麼樣的人?
當然不能夠是一個絕情的人,但他至少應該是一個“無情”的人。
他需要將“天下”時刻的放在所有的東西之上。
舉個例子,原本曆史版本中的“劉秀”就是一個典型的開國帝王,因為哪怕是殺父殺兄之仇,隻要是有利於天下一統的,他都可以放下。
但劉備不是。
陳朱樓將杯中酒飲儘。
這是他不選擇劉備的原因。
因為劉備沒有一顆帝王之心。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