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日,麵見仲孫謝的時候,我需要這位想要拉我入夥的郡守明白一件事情。”
李世民伸出雙手,嘴角含著些許笑容。“我是一個年輕的、甚至是比他年輕了二十多歲的年輕將領,這個年輕將領才華橫溢、年紀輕輕就已經憑借軍功站在了郡守以及遼州黜置使的位置上。”
“偏偏這個年輕人家世還十分不錯,自己也有爵位——甚至是國公的爵位。”
“這個年輕人和左右天下局勢的官渡陳氏關係更好,他的父親是官渡陳氏當代家主的弟子,他的過命兄弟是當代家主的嫡次子。”
“內兄。”
李世民笑著看向長孫無忌問道:“若是你想要謀逆,你會找這樣的一個年輕人當下屬麼?”
長孫無忌心頭一驚,而後迅速反應了過來:“不會。”
李世民說道:“是的,不會。”
“尤其是在前麵有一個“楊堅”的情況下。”
“這麼年輕的我,等到天下一統,他建立了新朝之後,我的官位他敢封麼?他敢不封麼?”
“封則必定是三公之位,掌握天下軍權,甚至還要讓我兼任三省職位——因為我的軍功也好、家世也好,都在這裡,官職若小了必定會引起所有人的不滿。”
“但——這般做的下場便是我很有可能是下一個楊堅。”
“他好不容易打下來了天下,結果卻被我輕而易舉的拿下,他會願意麼?”
長孫無忌搖頭:“自然不會願意。”
李世民眉宇中帶著笑容:“但不封問題就更大了——封了我很有可能等到他死了之後再動手,但如果不封我很有可能立刻就會動手——而且會讓手下的人寒心,說不定跟著我就謀逆了。”
“所以他隻要招攬我,雖然暫時會有一些好處,但未來的麻煩是無窮無儘的。”
長孫無忌陷入了沉默當中,良久後才長歎一口氣說道:“唉——”
“果然我不如世民多矣。”
他看著李世民問道:“但為何世民要點醒仲孫謝呢?若是他未曾想到這一點,咱們順著下來,不是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稱雄麼?”
李世民站了起來,走到樹下,背著手,神色複雜。
“有兩方麵的原因。”
“其一,我想要試一試,看看仲孫謝此人是否是一個明主。”
麵對著自己大舅子的疑惑神色,李世民隻得耐心的為他解釋。
“若是仲孫謝就此退縮,說明他的確不是一個雄主。”
“當年的沛公在還未成事的時候就懷疑韓信等人會篡奪他的位置麼?當年大虞太祖皇帝擔心過祖天師自立為帝麼?哪怕是當年的大漢的玄德公,他什麼時候懷疑過諸葛亮呢?”
“仲孫謝若是因為往昔曆史中的幾個人物,就開始提前懷疑我、甚至開始退縮,那麼這樣的人必定不是一個明主,也並不是我所要投靠的人。”
“長孫兄,不管你是否相信。”
“其實我從未曾想要成為過皇帝,當皇帝太苦了——那個位置絕對不像是沒有坐上去的世人想象的那個樣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擁有無限製的權力。”
“會這樣想的人,他必定在史書中有一筆——荒淫無度的昏君。”
“難道人爬到那個位置。千辛萬苦的做到那個位置上,就是為了成為曆史上的昏君,如同桀紂一樣被後人唾罵的麼?”
“而若是想要成為明君,必定是要辛苦而又承擔著無儘的責任。”
“所以如果仲孫謝方才沒有退縮,反而是十分坦誠的說明自己心中的擔憂,然後給予我許諾,那麼我或許真的會奉他為主,幫助他征戰天下。”
“可惜的是,這世上從來就沒有如果。”
“仲孫謝退縮了。”
“而這放眼天下,其他的人比起來仲孫謝隻會更加不堪。”
長孫無忌聽著自己這位妹夫的話語,臉上神色不變,但心中已經浮現出無數的歡喜之情。
這是李世民第一次表露出來自己想要稱霸的心!
若是李世民成為皇帝,他豈不就是國舅?
長孫氏也能就此借著李氏的權勢發展起來。
但隨即長孫無忌就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方才李世民所說的是“這天下其餘人更加不堪”,如今亂局未曾顯露,能夠被李世民所知道的、且說出這樣話語的人更少。
他不用想就知道是誰。
唐國公李淵。
長孫低著頭:“那第二個呢?”
李世民嗤笑一聲:“第二個當然是因為我覺著他沒有能力走到最後。”
“方才說天下其餘人更加不堪,隻是說人品德行,並非是說其餘人的勢力。”
“不說彆的,就是我那個偏心的父親、以及那個壞透了的兄長,隴西李氏的勢力可不是他仲孫謝能比的。”
“這世上的許多事情,終究還是要看實力看背景的。”
“尤其是在世家強橫的情況下。”
“你覺著,獨孤氏+李氏,這樣的勢力是仲孫謝這幾年的經營就能夠超越的麼?”
“在這種情況下,我當然不可能投靠他。”
“否則豈不是自己進了火坑,還要將天下也推到火坑裡麵?”
長孫無忌更是陷入沉默當中。
話糙理不糙,但這話是不是有點太糙了。
搖搖晃晃的馬車當中
仲孫謝閉著眼睛想著剛才李世民所說的話。
李世民此人雖然年輕,但卻城府極深,所說的話絕對不可能隻是單純的表麵意思。
他說沛公與楚王爭霸的事情,必定是有所隱喻。
“沛公、民心、賢才?”
仲孫謝腦海中一道閃電仿佛劃過,他好像明白李世民在說什麼了。
沛公最開始的確是有賢才在身側,比如沛縣的三賢,但其餘的賢才是為什麼才會彙聚在他的身邊?因為沛公找了當時的陳公,得到了陳氏的默許。
沛公的確是擁有民心,但民心從何而來?因為沛公找了陳氏,陳氏默許,所以百姓們也願意相信沛公,所以他有了最開始的“機會”。
沛公為何能夠讓“秦武烈帝”給他一點機會?
因為陳氏默許。
大漢為何能夠順利的渡過剛建立的時期?
因為陳氏的幫助。
仲孫謝猛的睜開眼睛:“備馬。”
“我要即刻前往幽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