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當朝宰相傅宗書與國師詹彆野,在聚會飲宴之時,被神秘人斬殺。
這個消息,已不隻是令京師震動,而是令天下震動,隻因其中令人瞠目結舌之處實在太多。
首先,以傅宗書、詹彆野的身份,誰敢在京師刺殺這兩位?
其次,傅宗書雖是向來深藏不露,但光是元十三限弟子這一個身份,就足以令武林人對他高看一眼。
而詹彆野的武功,更是公認地不在“天下六大高手”之下,甚至是猶有勝之。
究竟誰有這樣的實力,能夠潛入丞相府這種守備森嚴之地,將這兩個穩稱天下一流的高手,連帶著元十三限的護法“大開大合三神君”一並打死?
再然後,“神秘人”又是什麼意思?
京師本就是臥虎藏龍之地,難道這麼大的事,竟然沒有一個數得著的絕頂高手,出來管事兒,兼查清此人身份嗎?
最起碼,皇帝趙佶是這麼想的。
在他心目中,這絕頂高手最好是個愛穿白袍,相貌清臒,仙風道骨,約莫六七十歲,以槍法聞名武林的老人。
蔡京幾乎是在事發的第一時間,就請趙佶下了聖旨,要徹查神侯府。
趙佶當然知道,自己這兩大重臣之間的矛盾,可他還是將聖旨頒給了蔡京。
他這麼做,當然不是懷疑諸葛正我。
如果說諸葛要殺蔡京,趙佶還真會思索一下,可死的不過是傅宗書、詹彆野之流。
他相信,以諸葛之智,不會在蔡京麵前,如此輕易地露出破綻。
趙佶頒布聖旨,也隻是見諸葛先前不僅包庇當街殺人的凶手,還將此人聘為府中門客,想借此敲打一番罷了。
其實,這種事蔡京做得實在是太多了,包庇個人犯又算什麼?
真正令趙佶感到不安的,是諸葛在這件事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實在是太積極、太主動,完全不像是他認識的那個太傅。
正是這種陌生,讓趙佶感到有種不可名狀地恐慌,故而才頒布了一道聖旨,令方應看去查神侯府。
可出乎趙佶意料的是,一晚過去,蔡京非但絕口不提聖旨之事,甚至還主動請罪,說自己老眼昏花,竟然敢懷疑到諸葛神侯頭上。
諸葛更是一反常態,毫不自謙,甚至擺出一副坦然受之的模樣,似乎就等著蔡京在皇帝麵前給自己磕頭。
隨後,諸葛更是宣稱傅宗書之事乃是蔡京一手主導,自己昨晚還被方應看帶兵圍了神侯府,說什麼是奉旨行事。
好在他老人家雖老,卻是眼明心亮,一眼就看出此乃蔡京矯詔偽旨,識破了這大奸賊的陰謀,沒有受到蒙騙。
說到這裡,諸葛正我連連頓足,老淚縱橫。
“老臣之心,日月可鑒,官家豈能不知,定是這奸賊矯詔啊!”
聽到“矯詔”二字,趙佶不由得麵色尷尬,故作沉吟狀。
說到底,他隻憑蔡京一麵之詞,在拿不出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遣方應看去清查一位當朝太傅,實在是有些荒唐。
看諸葛這一副上綱上線、刨根問底的模樣,趙佶還真不知該如何應對,就乾脆不說話,想直接糊弄過去。
“額……”
一般到這個份兒上,以趙佶和諸葛的君臣默契,很多事也都是不言自明了。
可今天的諸葛卻像是沒收到趙佶的暗示,仍是不依不饒,又一跺腳,整個身子湊過來,扯住趙佶的袖子。
他一邊用袖子抹眼淚,一邊哽咽道:
“老臣一片忠心,何以落到這般田地,竟然被一介依仗父輩餘蔭的小兒輩侵門踏戶,實在是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啊!
若無蔡元長撐腰,方應看安敢如此辱我!臣諸葛正我,請斬蔡京!
在趙佶心中,諸葛正我就像是一個雖喜歡絮絮叨叨,心腸卻始終不壞,且永遠注重風度和儀態的長輩。
他何時見過,諸葛正我露出過這般軟弱模樣,胸中也泛起些心酸。
心酸之餘,趙佶又感到一種詭異的熟悉感。
他不禁看了眼蔡京,這種話、這種表情,似乎都是你蔡元長的拿手絕活啊……
不過,對諸葛正我的說法,趙佶雖然沒有表示,心中還是信了七八分。
蔡、傅等人雖是狼狽為奸,可是,傅宗書是在蔡京被貶為太師之後,才得以晉為丞相,平素在趙佶麵前,他們兩個也表現出互相不滿,卻相忍為國的模樣。
所以,在趙佶看來,蔡京為了重奪相權,害了傅宗書,再嫁禍給諸葛正我這種國之乾城、朝堂棟梁,那是合理得不能再合理。
畢竟,太傅這種正直的老實人,在朝堂上,就是容易受委屈啊。
唉,若不是朕一力維護,太傅怎能鬥得過蔡元長、傅宗書這等人物……
念及此處,還不用諸葛正我多說,趙佶自己就已將這事兒的原委補齊。
蔡京殺傅宗書,自然是為了相權、殺詹彆野嘛,最近他不是和林靈素走得很近?
為了獲取這位“金門羽客”的支持,殺個詹彆野,也很正常吧。
連趙佶都能生出這種想法,蔡京之囂張跋扈,由此可見一斑。
可是,趙佶雖是明知蔡京平素裡的行事風格,是真的找不到第二個,如蔡京這種用起來順心順手的人物。
諸葛太傅正則正矣,奈何實在是太正。
兩人若隻是短暫一會,趙佶還能念著諸葛正我的種種好處,勉強忍受他不厭其煩的說教和嘮叨。
若是長久相伴,那趙佶很快便會滿心厭煩。
罷了罷了,等到玩得差不多,該勤於政事之時,再罷黜這蔡元長,重用諸葛太傅吧。
下定決心後,趙佶便握著諸葛正我的手,緩聲寬慰了幾句。
最後,他更是拍著胸脯,朝這位公忠體國、夙興夜寐的老太傅保證,此後絕對不會再出類似事件。
言語間,趙佶轉過頭去,當著諸葛正我的麵,看了眼蔡京,目光嚴厲,個中含義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