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崇德城
仁州西南,崇德山脈綿延千裡,宛若一條蜿蜒伏地的巨龍。
山脈中央,千丈雄峰隨處可見,更有幾座三千丈的擎天巨峰,仿佛與天相接,半山腰往上,便繚繞在雲霧之中,終年不識真麵目。
但這些巨峰隻可遠觀,不可靠近。
這裡是浩然宗山門所在,有護宗大陣保護,雖無雲霧遮掩,但無人敢於窺視。
沒人知道,浩然宗的山門在崇德山脈屹立了多少年,但從數萬年前開始,浩然宗就是十大宗門之一,靜觀九仙洲的雲卷雲舒,俯瞰修仙界的興衰起落。
浩然宗偶有起伏,但從未遭遇過覆滅危機,最落魄時,也是掌控著半個仁州。
在浩然宗的扶持下,大仁王朝也延續了至少數萬年,隻是皇室血脈已經幾度更迭,姓氏數次改換。
不過即便是浩然宗,也無法完全掌控廣闊的仁州,其他十大宗門也是如此,給九仙洲上大大小小的宗門,留下了生存的餘地。
浩然宗也不屑於去爭奪小型靈脈、小型靈石礦這種修煉資源,他們占據了仁州惟一的巨型靈脈,將大半座崇德山脈全部開辟為靈藥園。
還掌控著幾處巨型靈石礦,搜刮了整個仁州最有天分的弟子,天才輩出,僅是元嬰長老,就有十幾位。
曆代宗主皆是大修士,修為深湛,有通天徹地的手段,威壓仁州。
浩然宗就是仁州的修行聖地,崇德山脈腳下自然也聚集了大批修士。
就連十大宗門,也無法舍棄開辦坊市的巨大利益,浩然宗建立的崇德坊市,有著仁州所有坊市中最安定的秩序、最珍稀的寶物。
每天都有源源不絕的修士湧入崇德坊市,浩然宗乾脆修建了一座城池,方圓五十裡大小,命名為“崇德城”。
這是一座修士之城,數萬修士彙聚於此,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心儀的寶物。
二十年一度的崇德拍賣大會上,千年靈草、高階法寶、極品靈材……各種至寶應有儘有,就連元嬰修士,也是趨之若鶩。
這一日,陳淵在崇德城外降下遁光,望著這座磅礴巨城,目光很是幽深。
他一連飛遁六天,跨越數萬裡,終於來到了這座大名鼎鼎的修士之城。
崇德城的城牆高約十丈,有十六個城門,每一個城門之外,都有築基修士值守。
陳淵戴著金絲鏤空麵具,來到東北方的一個城門,花費三十塊下品靈石,買下一塊通行令牌,走入崇德城。
城門很大,足有十丈寬,入城的修士不少,但其中許多都有通行令牌,可以自行通過,需要購買令牌的人並不多。
陳淵通過城門時,一道無形波動從他身上掃過,係在腰間的通行令牌微微亮起白光,無形波動悄然消散。
入城之後,街上人流如織,街邊店鋪風格各異,或是雅致的閣樓,或是恢弘的大殿,每一家店鋪都占地廣大。
崇德城中沒有破舊的建築,每一處店鋪都是由三十年、五十年乃至八十年的靈木製成,至少百年不朽。
在崇德山脈外圍,浩然宗開辟了大量靈田,招募煉氣修士培育靈草、靈木,還有山脈中的兩座巨型靈石礦,也是招募低階的煉氣修士開采。
崇德城中九成的煉氣修士,都是以此為生。
若非如此,他們根本無法在繁華的崇德城中生存下來。
這些煉氣修士從仁州各地彙聚而來,平時培育靈草、采挖靈礦,賺取靈石,然後回到城中居處修煉,周而複始,循環往複。
他們大多資質不佳,都是偽靈根修士,留在山野中自行修煉,也許終生都無法築基,隻有來崇德城一搏,才有一絲築基的可能。
這些煉氣修士耗費自身靈氣培育的低階靈草,會被浩然宗修士移植到崇德山脈之中的靈藥園內,吸納巨型靈脈的精純靈氣。
幾十年後,這些靈草就會成長為一百年、三百年乃至五百年靈草,煉成丹藥,或是供浩然宗修士修煉,或是出售給仁州修士。
其實這些靈草生根發芽之後,就可以借助巨型靈脈的靈氣成長,但先用廉價的煉氣修士催熟,再消耗巨型靈脈的靈氣,顯然更加劃算。
巨型靈石礦脈也是如此,采礦需要承擔巨大的靈壓,凡人無法承受,隻有修士才能挖出靈石,不僅辛苦,而且頗為凶險,浩然宗弟子自然不會去乾,招募煉氣散修是最好的選擇。
滿口仁義道德的儒道修士,用最嚴苛的陣法,監視著從黑幽幽的礦井中走出來,渾身沾滿石屑的散修,確保他們沒有私藏一塊靈石,才會放他們離開……
陳淵心中流淌著典籍中有關崇德城的記載,那位將神識留在玉簡中的修士,也許曾經也是一位散修,曾經為浩然宗挖過靈礦、培育過靈草,字裡行間蘊含著對浩然宗的怨氣。
但這些都與陳淵無關,他也無法改變這種現狀。
修仙界中,實力為尊,低階修士在浩然宗這等龐然大物麵前,根本沒有半分尊嚴。
這部典籍是陳淵去範陽方式購買妖丹時,從一家出售玉簡書籍的店鋪偶然看到的,對崇德城的介紹極為詳儘。
崇德城與其他大型坊市一樣,為了方便約束外來修士,城中禁止飛遁。
但陳淵剛入城沒多久,就有一道遁光從頭頂飛過,往崇德城中央飛去。
這道遁光很淡,但所有注意到這道遁光的修士,目中都流露出敬畏之色。
隻有元嬰修士,才能不受禁空令的限製。
遁光消失之後,陳淵收回目光,拐過幾條繁忙的街道,施展輕身術,來到崇德城西北角,在一棟三層小樓前停下,匾額上寫著“四方閣”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