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按照秦長安的意思,就算是去京都城郊,也不要走太遠。
誰知太子死活不乾。
非要去更遠的城郊。
結果越走越遠,就到了和京都緊鄰的平山縣境內。
一眼望去,都是即將收獲的麥田。
百姓正拿著鐮刀在辛勤的收割。
太子跳下車,看看麥穗,又看看收割忙碌的百姓,臉上露出了笑容。
“老秦,今年的百姓應該收成不錯,這麥子比父……不,比我爹在家裡種的那一片田裡的還好。”
“啥?你爹還種麥子,我怎麼不知道?”
“我爹不讓我們亂說,你當然不知道了。”
太子剛剛也是說禿嚕嘴了,想收回去肯定不可能了,隻能解釋:“要不你以為本宮怎麼認識這是麥子?”
“真沒想到陛下竟然和百姓感同身受,微臣……嗚嗚……”
秦長安下意識的想要拍拍龍屁,卻被太子捂住了嘴巴。
小聲提醒道:“老秦,你可彆亂說了,父皇下了封口令,這要是被父皇知道是我傳出去的,我非得被打死!”
“我看現在就該打死你!”
秦長安無語。
這種事情怎麼陛下說不讓說,你就真不說了!
陛下如此,簡直就是上古仁君轉世啊!
那些官員聽了,還不得把皇帝陛下拍成古來第一聖君。
你小子竟然真不說!
真是太不孝了。
兩人邊走邊互相拆台。
隻是很快太子就發現了不對勁。
一把拉過秦長安:“老秦,這些百姓不對勁啊!如此豐收的年景,他們勞作的時候為何不是收獲的喜悅,而是愁眉苦臉?”
“你頂著太陽做農活,也會愁眉苦臉。”
秦長安倒是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的!
“可是我爹在每次收獲的時候,不但起勁兒,而且非常開心。”
秦長安不由的翻了個白眼,皇帝勞作那也隻是裝樣子,真正乾活的還不是那些太監!
收獲的時候當然開心了。
農民呢,麵朝黃土背朝天。
從種地、除草、除蟲、灌溉、都要親自勞作,稍有不慎還可能顆粒無收。
收獲之後還要交賦稅,留下的餘量恐怕也剛夠溫飽!能高興才怪。
秦長安也知道,有些事情他說太子不一定在意。
得讓他親自去問:“夏公子,你覺得不對勁,那你去找個老農問問去唄!”
“你說對,我這就去問問。”
太子小跑著就朝著一戶人家的麥田走去。
任何時代,底層百姓對於讀書人都是仰望的。
大禹皇朝也不例外。
所以看出太子是書生打扮,本來乾活累了稍作休息的一家人,在太子問話的時候,紛紛站起身。
隻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在聽到太子的問話之後,情緒有些不對勁!
不過礙於他讀書人的身份,沒有發作。
這家的一家之主,卻努力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道:“這位先生有所不知,如此豐收的年景,除去來年的留種外,我這一家子也就勉強能溫飽,湊合著活著,高興個啥子!”
“我看你這麥子長勢不錯,每畝地怎麼也得三百斤吧!朝廷收稅是十五稅一,剩下的糧食還不夠吃?”
太子眼中露出不可思議。
難不成這家人也有一個能吃的張鐵柱?
“一看先生就是兩耳不聞窗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大家公子。”
老農顯然也識得倆字,要不說不出這話來。
“老丈何意?難不成稅比這個多?”
太子此言問出,老農還未回話,那個十五六歲情緒有些不對的年輕人,卻忍不住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