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大屏幕中,明明十五分鐘前都還是經濟領先的DS,在僅僅過了十分鐘後就兵敗如山倒,A組代表不知該如何評價。
議題終究又回到了剛剛的討論中來。
這次是靠近茶吧機旁的一個女領導提問,“你是說,在今天之前這支ME剛剛替換掉全部成員!”
“是!”
“然後之前的幾場比賽全部以零比二輸給了對手。”
“是!”
“然後——就因為uhe一個人,三天的時間就讓一隻次級聯賽排名墊底的隊伍到了能夠戰勝排名前五的隊伍的程度?”
女士的音調越發拔高,言語之間充斥著質疑。
王德發嘴角上揚,“這麼說也完全正確。”
彆人覺得是偶然,可見識過uhe在S4帶著一幫新人都能在SSW那群變態身上咬下一塊肉的他,隻會覺得這是正常情況。
“荒謬!”
“小王啊……作為投資者,咱們講究的是數據說話,一場比賽不足以說明什麼。”
“如果我們采用B組方案,那是否要考慮其他戰隊也有衝擊LPL的可能呢?”
主位上的中年男人再度發話。
對於他們來說,倒不是真的需要一堆人坐在這去糾結uhe這個人的能力究竟是不是真的如王德發描述得那般誇張。
關鍵是在於LPL戰隊名額上。
M、DA或是SS是眾三家眾所周知有希望衝進LPL的次級聯賽隊伍,SS背後站著蘇寧,他們已經先一步下場自然很難從對方手中買過名額。
那剩下的就是M和DA戰隊兩家,倘若沒有意外繼續是他們兩家,那他們入場也好挖人也罷都會比較順利。
但如果其中一個名額屬於WE二隊呢?
一支以賣選手聞名的隊伍用一堆新人就帶隊衝進了LPL,然後其中緣由還給你明明白白擺在台麵上,就是uhe這個人的功勞。
到那時1+1的效果可不就是等於二那麼簡單了。
想要隊伍容易。
但想要買下綁定Suhe的這支隊伍,就不是那麼一兩家的事了,保不齊已經投資隊伍了的資本轉頭都能勾搭起WE來。
對他們這幫背後更大資本的公司而言,投資電競歸根結底視為了賺錢,如何從電競領域獲得他們需要的流量才是最重要的。
眾人討論期間。
比賽場上,ME與DS的第二局比賽悄然開始。
就好似故意要打他們這幫決策者的臉一樣。
剛剛還在說一場比賽數據說明不了什麼,然就是經過短短十分鐘的調整,重新上台的ME在更換輔助後,第二局的比賽不僅取得了勝利,而且完美解決了上一局下路存在的問題。
m的位置由694擔任。
前期雙人組從魯莽冒進,變得穩如泰山,台下商討過戰術的DS打算從下路打開局麵,然而數次進攻均被化解,反倒是原本作為隊伍核心carr點的上單zoom那裡著了重。
一個波比,愣是被大樹加螳螂抓出了零杠四的戰績。
“恭喜ME二比零贏下自己在2017春季賽的首勝。”
“恭喜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