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頒獎典禮結束以後,張潮與獲獎選手進行了一次閉門會談,將自己對《青春派》這本雜誌的機製構想介紹了一下。
雙學濤有些疑慮,問道:“我覺得怎麼有點不像雜誌了呢?”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
張潮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你們誰會寫‘45度角仰望天空眼淚就不會掉下來’?”
沒有人回答。
張潮繼續問道:“你們誰會讓自己筆下的女主人公動不動就得絕症、duo胎、ge腕,不但淒苦堅毅,而且楚楚動人?”
沒有人回答。
張潮最後問道:“你們誰會讓書裡的男主人公同時遇到家裡破產、父母出軌、女友背叛,然後輟學3年接著複習3個月就考上青華燕大?”
所有選手麵麵相覷,還是不敢出聲。
張潮一攤手道:“這不就結了。大家寫不了的這些,有的是人會寫。所以我們要做的是一本調性完全不同的雜誌。內容上,你們仍然可以堅持自己文字的純粹性;但是在包裝上,我們必須展現出與小四等人完全不同的風格。
如果說看小四他們的作品,讀者是在尋求一種虛榮而淺薄的共鳴。那麼讀我們的作品,讀者應該看到的是青春那真實而鋒利的一麵。
但是這種鋒利,不能真的‘刺傷’了讀者的認知和尊嚴。所以我們需要用適當的方式來包裝這本雜誌,讓這本雜誌不僅僅是一本讀物,而且是青少年讀者手中的一件時尚單品。
我想要的是,即使很多年以後,他們在書架上看到曾經買過的《青春派》,也不會覺得自己當年幼稚,而是覺得能與《青春派》相遇是一件幸事。”
張潮對《青春派》的定位設想其實來自於當年最流行的雜誌——《大眾電影》。1979年複刊後,《大眾電影》曾經在80年代創造了單期銷量947萬冊的世界記錄。
當時的青年男女拍照,手中就總愛拿著一本《大眾電影》,而且一定會把封麵朝向鏡頭。
實際上從內容來說,《大眾電影》不能完全算通俗讀物,其中的許多影評更是專業性拉滿。但是由於欄目設置和內容把控得宜,尤其是在封麵刊登突破當時審美尺度的女明星“性感照”,最終贏得了市場。
張潮從來沒有覺得雜誌就要什麼高冷範,也不覺得作家非得要高台教化。何況現在很多書商和青年作家,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打造後來所謂的個人p了。
為什麼上一世雙學濤他們要過近十年甚至十幾年,才會在文壇上嶄露頭角?是因為他們從20歲到30歲都不創作、不投稿嗎?
顯然不是。根本原因就是整整15年時間裡,市場上幾乎沒有他們的生態位。向上,競爭不過老作家們;向下,競爭不過小四韓涵他們。
張潮的出現,證明了青年一代寫純,或者不那麼媚俗的通俗,是可以成功的。市場的這個生態位,已經提前被他創造出來了。
他現在的所作所為,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商業行為了。
閉門會結束以後,幾乎所有的獲獎選手,都同意成為《青春派》的簽約作者——他們對的野心,開始被張潮激發出來了。
散會以後,選手們紛紛下樓,各找各媽、各回各家。這時其中年紀最小、剛剛16歲的一個選手回了下頭,隻見在酒店大堂裡,張潮正在與於華、趙常田在說著什麼,不卑不亢地態度,簡直像與這兩個堪稱文壇大佬的人物鼎足而立。
這位“小選手”不由自主地道:“彼可取而代之!”
“啪”——另一個和他比較熟的選手一巴掌拍在他圓圓的、毛茸茸的腦袋上,嘲笑道:“你又胡說八道了,李睿超。”
李睿超摸了摸被拍的腦袋,眨了眨自己的眯縫眼,道:“說說還不行嗎……”
張潮忙完新理念大賽和《青春派》雜誌的事,已經是05年的2月初了。他趕在小年夜前,一個人悄悄回到了長福,過了一個清靜年,隻和宋詩語、蘭婷還有陳歡各見了一麵,聊了聊天。
過了年初七,張潮就回到了燕京,因為不少事情都等著他處理。
初八早上9點,他開車趕到潘家園的房子,趁著上課前一星期空檔,正常上幾天班。
一進辦公室,就看到黃傑夫、馬立坐在辦公位上,夏答則應該在屋裡作畫。看到馬立,張潮心中大定——親王的職業能力實際上在施耐德是有口皆碑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隻是一句玩笑。
要不是他在寫作上越走越高、名氣越來越大,他實際上是有進入管理層的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