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豐安軍城。
這一日,皇帝對李瑄的賞賜,到達豐安軍城。
絹三百匹,金帶一條。以表彰李瑄擊退突厥的戰功。
同時,還帶來李瑄節製豐安軍的詔書。
說實話,李瑄沒有想到他會更進一步。
他以為王忠嗣會舉薦其他人為豐安軍使。
因為他資曆太淺,李瑄還不知道王忠嗣對他具體態度。
如果沒有王忠嗣這個主帥的推薦,即便李隆基再喜愛李瑄,也不可能讓李瑄節製豐安軍。
李瑄也得知盧瑜的結局,被李隆基下令處死,傳詔諸軍,引以為戒。
這讓李瑄唏噓不已。
可以說盧瑜的死,與李瑄有直接關係。但這是盧瑜自找,李瑄不會因此愧疚。
在李瑄來到豐安軍的整整一個月後,一名身材高大,麵容方正的男子,至豐安軍城。
他就是新任豐安軍副使王思禮。
王思禮是高句麗人,今年剛三十歲。
高句麗被大唐覆滅後,高句麗人要麼內遷漢化,要麼留在遼東,與漢人雜居。
他們遲早會如鮮卑一樣,與漢人融合。
王思禮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帶來八百匹精良戰馬。
這讓李瑄喜出望外。
得到消息後,李瑄親自出軍城在渡口迎接王思禮。
“末將王思禮,拜見將軍。”
王思禮見李瑄在渡口,上前拜見。
他打量這個年輕的將軍,不僅勇猛絕倫,還是一個詩人,據說在長安有很大名氣。
飛馬射纓的故事,已傳遍全軍。
王思禮此前作為王忠嗣的押衙,在軍中聲名不顯。
他希望能與李瑄一起,立下不世戰功。
“有王將軍輔助我,豐安軍必將所向披靡。”
李瑄示意王思禮免禮。
在李瑄的記憶中,等王忠嗣兼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後,會從朔方軍調遣一些能將到河西。
其中最出名的是李光弼,還有一個就是王思禮。
曆史上的王思禮,也成為一代名將。
“王帥言豐安軍固守千裡邊塞,將來作為出賀蘭山的前鋒,故增加戰馬八百匹,增加跋涉之力。”
王思禮指著後麵成群的駿馬,向李瑄稟告。
“王將軍辛苦了。”
曆史上豐安軍在天寶年間,有戰馬一千三百匹。
李瑄到來的時候,隻有五百匹戰馬。
他還納悶呢。
現在看來,原來是屬於豐安軍的戰馬還未征調過來。
加上李瑄俘獲的戰馬,現豐安軍有戰馬一千八百匹,斥候營探馬二百匹,還有二百匹劣質駑馬,用以驅車運輸糧草輜重。
到下午的時候,所有戰馬都運過河,到豐安軍城。
新得戰馬,李瑄分給跳蕩軍五百匹。
跳蕩軍作為軍中披鐵甲的摧鋒之士,李瑄需要他們有一定的機動能力,以便在戰場上快速布局。
李瑄又在軍中選強駑手三百,分得戰馬,將來配合跳蕩軍。
駑兵是軍中僅次於跳蕩軍的精銳。
因為唐軍步兵的駑為擘張弩,靠臂力張弦之駑,隻有力量出類拔萃者,才可使用。
弩兵放下強弩,持上長矛,就是精兵。
李瑄得知王思禮精練兵之道,按製讓他主持日常訓練。
平時處理完軍務,李瑄也會加入士兵的訓練,並教導士卒各項技能。
李瑄與士兵同食同訓,更是在休息之日,親自幫士兵們寫信,寄家書回鄉。
士兵們對李瑄敬而愛,王思禮感觸良多。
他親眼看到李瑄躍馬彎弓,百步穿楊。
看到李瑄馬上橫槊,橫掃八方。
士兵們演習之時,聲音震天,拔得頭籌的隊伍,分得羊肉。
失敗的隊伍,目光灼灼,鬥誌昂揚,立誓下次贏下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