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士卒為羊肉而努力,他日敵人儘為魚肉。”
六月,驕陽似火,對新一次的操練成績,李瑄很滿意,給出讚譽。
“啟稟將軍,軍糧已經運送到渡口。”
操練結束後,司倉來稟告李瑄。
“好,我這就過去。”
李瑄點頭。
豐安軍的軍糧,來自太原。
先從陸地運送到黃河邊,然後再沿著黃河,溯舟而上,分配給邊塞士兵。
豐安軍每六個月運糧一次,每次約兩萬石左右。
黃河運輸,要在汛期到來前完成。
豐安軍是黃河糧道的最後一站。
這是李瑄上任以後,第一次收糧,所以要親力親為,不敢懈怠。
軍城外,數十艘帆船停在河麵上。
每艘船載糧食五百石。
李瑄與押運官對接後,到船上檢查糧食。
主要以粟米為主,還有一小部分的米。
確認無誤,數量也足夠後,李瑄吩咐押運官將糧食卸下來。
“好你個薛錯,又偷懶。”
卸糧食的時候,一名手持鞭子的官兵向一名役夫嗬道。
“啪……”
話音落,一鞭子抽打在這役夫赤裸上身的背上。
精壯的身體上,又添加一道帶血的鞭痕。
李瑄本來不覺,但他在遠出恰恰聽到“薛錯”這個名字,故而望去。
“將軍有什麼不對嗎?”
押運官向李瑄詢問。
他知道李瑄身份高貴,名聲響亮,所以在陪同李瑄時小心翼翼,生怕說錯話。
“烈日炎炎,役夫們也不容易,怎麼能隨意鞭打呢?”
李瑄說著,向那役夫走近。
押運官連忙跟隨。
還真是薛錯啊!
李瑄不禁感歎人生何處不相逢。
當初薛錯刺殺京兆少尹,雖有冤屈在身,卻是死罪。
李瑄惜薛錯的英勇無畏,讓李適之向皇帝求情,故薛錯罪減一等,流放邊塞。
“這些役夫都是犯罪流放之人,桀驁得很。”
押運官在一旁向李瑄解釋。
在他看來,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李瑄不好說什麼,畢竟他管不到這些。
“薛錯!”
李瑄突然呼一聲,讓押運官心中一驚,堂堂豐安軍使,怎麼會認識一名役夫?
薛錯聽到有人叫他名字,抬起頭來。
“是恩公!恩公,請受薛錯一拜!”
薛錯見李瑄後,先驚後喜,他放下扛在肩膀上的大包,跪地就拜。
如果沒有李瑄,他不僅冤屈無法申訴,還會身首異處。
他都以為自己必死。
被流放的時候,他才得知是當朝宰相向皇帝求情,隻判流放北方邊疆。
他猜測到是這位宰相公子出手相助,心中一直感懷。
“這樣的大禮就不必了。我一向欣賞你這樣的義士。”
李瑄將薛錯拉起來。
看他背上的鞭痕縱橫,沒少挨打。故問押運官:“他很懶惰嗎?”
押運官不知道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轉而問鞭撻薛錯的官兵:“是何原因鞭打他?”
“……”
那官兵害怕極了,低下頭,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薛錯曾因官兵動私刑頂撞,所以官兵們恨薛錯,經常找莫須有的理由鞭撻。
誰能想到一個被流放之人,會認識大人物。